
四 研究方法
本书研究的方法范式,总体上讲属于实证研究的范式。课题组遵循问题导向,即以研究问题为本,以适配性、可行性为原则,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在相关问题的研究上,既注重选择合适的方法工具,又注重理论推演与实证检验相结合,最大可能地增强研究的科学性。具体而言:
1.历史分析
本书在研究梳理社区治理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历程中,加入时间维度,做历时性考察,对于不同时期的社区治理制度进行过程分析,发现不同时期党在社区治理中面临的问题,总结党在不同时期的社区治理经验,探寻在“党进、政转、社增、民参”的社区治理新格局下,党全面领导社区治理的时代背景与实践动因,总结提炼新时代党全面领导社区治理的历史逻辑和时代使命。
2.田野调查
课题组针对本项研究内容的需要,划分不同专题小组奔赴全国多省市社区一线开展实地调研,收集资料并总结提炼相关模式经验。同时,本项研究重点以“百社十年”项目为依托,派驻观察员入驻街道、社区进行了为期2年多的参与式、体验式观察,同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以及居民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获取了大量实证资料。例如,对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南湖街道下辖的6个社区进行了长期驻点观察,对党全面领导社区治理制度的实践运行情况和现实挑战进行跟踪记录,收集了“党员干部下沉”“区域化党建”“邻里党支部”“红色物业”“红色志愿者”等一手调研资料,并同参与社区治理的多方主体进行深入访谈,听取相关做法和经验。
3.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法是实地研究的一种,要求从观察者的角度和立场客观地描述研究对象,不偏不倚地再现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处境和观点,以供读者研判。本项研究在党全面领导社区合作治理这一理论命题的指引下,通过进驻社区开展实地观察,重点检视社区治理主体的日常行为、互动方式、观念认知等,广泛收集相关文件资料,在对相关研究资料进行审查后,提炼出不同专题板块下党全面领导社区合作治理的理论命题,并基于现实观察、逻辑抽象和分析归纳给出客观的描述和科学的解释。
4.比较研究
本书将在广泛收集和系统整理资料的基础上,选取不同地区、不同类别、不同形态的社区进行比较研究,特别是对一些做法成熟、体系完备的社区治理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通过纵向的历史比较与横向的类型比较,探讨党全面领导社区治理模式的地方差异、政策差异、方式差异、条件差异等,找寻差异背后的行为逻辑和科学原理,从而深化对党全面领导社区治理的实践差异性的认知,加强对党全面领导社区治理总体特征和一般规律的提炼,使得研究结论具有更强的实践支撑性和理论阐释性。
[1] 曹海军:《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政治学研究》2018年第1期。
[2] 林尚立:《社区党建:中国政治发展的新生长点》,《上海党史与党建》2001年第3期。
[3] 张紧跟:《论使命型政党的治理机制》,《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
[4] 兰旭凌:《风险社会中的社区智慧治理:动因分析、价值场景和系统变革》,《中国行政管理》2019年第1期。
[5] 孟天广、王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新叙事”:转型中国的党建与国家建设》,《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
[6] 陈伟东、李雪萍:《社区行政化:不经济的社会重组机制》,《中州学刊》2005年第2期。
[7] 彭勃、杜力:《“超行政治理”:党建引领的基层治理逻辑与工作路径》,《理论与改革》2022年第1期。
[8] 张洪武:《一个关于社区治理的新思考》,《理论研究》2006年第3期。
[9] 张平、隋永强:《一核多元:元治理视域下的中国城市社区治理主体结构》,《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
[10] 吴晓林:《治权统合、服务下沉与选择性参与:改革开放四十年城市社区治理的“复合结构”》,《中国行政管理》2019年第9期。
[11] 许爱梅、崇维祥:《结构性嵌入: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实现机制》,《党政研究》2019年第4期。
[12] 王东杰、谢川豫:《多重嵌入: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的实践机制——以A省T社区为例》,《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20年第6期。
[13] 程熙:《嵌入式治理:社会网络中的执政党领导力及其实现》,《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4年第1期。
[14] 徐选国、吴佳峻、杨威威:《有组织的合作行动何以可能?——上海梅村党建激活社区治理实践的案例研究》,《公共行政评论》2021年第1期。
[15] 祝灵君:《再组织化:中国共产党引领基层治理的战略选择》,《长白学刊》2016年第6期。
[16] 詹国彬、江智灵:《组织再造、机制嵌入与党员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基于N市B区“红领之家”个案的分析》,《行政管理改革》2021年第11期。
[17] 张铮、谭婷婷:《联动枢纽:治理视域下社区党组织的角色分析》,《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1期。
[18] 罗新阳:《生态变迁与基层党组织功能转型——基于对城市化进程中“村改居”社区的分析》,《领导科学》2012年第32期。
[19] 陈东辉:《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探索与路径》,《理论与改革》2019年第3期。
[20] 王立峰、潘博:《社会整合:新时代推进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求实》2020年第2期。
[21] 陈毅、阚淑锦:《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三种类型的分析及其优化——基于上海市的调查》,《探索》2019年第6期。
[22] 王世强:《构建社区共同体:新时代推进党建引领社区自治的有效路径》,《求实》2021年第4期。
[23] 刘厚金:《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作用机制——以集体行动的逻辑为分析框架》,《社会科学》2020年第6期。
[24] 邓善凤:《新冠肺炎疫情视阈下的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创新——以广东省深圳市为例》,《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6期。
[25] 杨涛:《基层社会区域化党建的治理转型运作探索——以南京市华侨路街道为例》,《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
[26] 沈跃春:《以社区党建创新为引领推进社区治理现代化》,《唯实》2014年第10期。
[27] 孙肖远:《社区复合治理与社区党建领导体制创新——以南京市鼓楼区社区治理实践为例》,《理论导刊》2012年第6期。
[28] 姜晓萍、田昭:《授权赋能: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的新样本》,《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9年第5期。
[29] 吴晓林:《党如何链接社会:城市社区党建的主体补位与社会建构》,《学术月刊》2020年第5期。
[30] 孔凡义、阮和伟:《动员、嵌入和整合:党组织引领基层社会治理的三种机制》,《学习与实践》2022年第2期。
[31] 张振洋:《破解科层制困境:党建引领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研究——以上海市城市基层党建实践为例》,《内蒙古社会科学》2020年第3期。
[32] 张志明、郑寰:《用系统生态理念重构智慧党建模式——南京市浦口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探索》,《中国领导科学》2020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