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珠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6章 惊魂鹰子包

“九连墩”鹰子包战国古墓的考古发掘举世闻名,而“鹰子包”古墓曾险遭盗掘却鲜有人知。

在湖北枣阳,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唐朝开元年间,姜家营有个叫姜厚志的汉子,年不满四十,身不高五尺,坐下去没一把,站起来没一拃,獐头鼠目,黑不溜秋,三分像人,七分倒像猢狲,村里人根据他名字的谐音,给他取了个外号叫“姜猴子”。这姜猴子虽然貌不惊人,却是个盗墓高手。他胸有城府,工于心计,在盗掘古墓这条道上趟了多年,从来没有失过手。

姜猴子早就从老一辈人嘴里听说过,楚怀王中后期,楚国有一个姓赵的封君,为人耿直,清正廉洁,刚正不阿,为此得罪了不少贪官污吏,被贪官污吏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后来,因为赵封君直面进谏,惹得楚怀王不高兴,贪官污吏借此机会大加陷害,楚怀王一怒之下,斩下了赵封君的头颅。贪官污吏为解心头之恨,瞒着楚怀王,毁掉了赵封君的头颅。事后不久,楚怀王幡然醒悟,悔恨自己错杀了忠臣,于是,下令厚葬赵封君。然而,却再也找不到赵封君的头颅。楚怀王颁下诏令,选能工巧匠,按照赵封君的生前模样,用纯金为他铸造了一颗头颅。为了防止盗墓贼觊觎金头颅而盗掘赵封君墓,楚怀王再次颁下诏令,在赵封君下葬的当夜,一下子建造了真真假假的九座大墓。这样一来,赵封君的陵墓被弄得虚虚实实,真假莫测,谁也不知道赵封君的遗体和金头颅究竟埋在哪座土墩之下。后来,当地百姓就称这九座真假难辨的封土堆为“九连墩”。

姜猴子对传说中的赵封君金头颅觊觎已久,早就存下盗墓之心。他扮成游方郎中,成天东游西逛,在“九连墩”一带寻找赵封君的真正陵墓。可“九连墩”的范围实在太大,九个封土堆的地形外貌也都差不多,即使姜猴子家传摸金绝技再高,一时半会儿却也难以判断出准确的墓葬所在。

这日,姜猴子来到白水村以北的周家台,站在一个荒岗上远远望去,被当地人称为“九连墩”的那九个封土堆尽收眼底,方圆足足有十数里。这一带地广人稀,一片寂静,艳阳高照下的九连墩却显得阴森森的。姜猴子在九座土墩上转悠过来、转悠过去,利用家传绝技和以往盗墓经验,初步勘准一个叫“鹰子包”的土墩,决定从这下手。

经过一番精心准备,姜猴子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携带罗盘、牛蹄子、“洛阳铲”等盗墓工具,神不知鬼不觉地摸到了鹰子包。

此时正值初冬时节,北风萧萧,寒气逼人,看样子像是要下雪。这样的天气,很少有人外出,正是盗墓的绝佳机会。

四周静悄悄的,偶尔可以听到猫头鹰凄厉的叫声。姜猴子虽是摸金传人,一向以胆大著称,此时也不由得寒毛直竖,心头没来由地掠过一丝恐惧。这可是他从事摸金这一行当数十年从来没有过的感觉。姜猴子端坐在地上,眼观鼻、鼻观心,默念摸金驱邪要诀,渐渐地定下神来,找到白天选定的那处土墩,开始挖掘盗洞。

姜猴子不愧是盗墓高手,出手果然不凡。不到两个时辰,他就动作老练地掘开了这座古墓,顺利地进入墓室。

摸金这行当有一条世代相传的行规,叫做“逢凶不下铲,烛灭不摸金”。姜猴子身为摸金一脉的嫡传弟子,自然不敢坏了规矩。他先在墓室的东南角点燃一支蜡烛,阴沉沉的墓室顿时亮了起来。他快步闪回盗洞入口处,双眼死死地盯着蜡烛的火光。只见蜡烛的火焰上下跳动,时而忽左,时而忽右,竟似有人在轻轻吹动一般。突然,一股阴风袭来,蜡烛的火苗随风摇曳,似灭未灭。姜猴子吓得后退几步,脸上青一阵、白一阵,忍不住打了个冷战,右手迅速从怀里掏出一只事前备好的牛蹄子高高擎着,强忍内心的恐惧凝神一看,好家伙!不出他的预料,这座古墓果然没有被盗掘过,仍然保存完好。葬具均为二椁二棺,外椁均为五室,内椁置于中室内,礼器、乐器、生活用器、车马器、丧葬用器等分置东、南、西、北四室内,数量惊人的随葬品几乎闪瞎了姜猴子的双眼。

姜猴子按捺住狂喜的心情,对那些编钟、编磬、竹简、青铜器全都不屑一顾,一心只想尽快找到那个传说中的赵封君金头颅。然而,姜猴子把家传摸金倒斗的绝技几乎用尽,也未发现传说中的赵封君金头颅,内心里不免有些失望。他在南椁室里拿起一个青铜古鼎,随手便揣进了怀里。当他正要去取另一件人面鸟身的青铜葬品时,又一股阴风吹来,蜡烛摇曳的火苗一下子熄灭了,墓室里顿时漆黑一团。姜猴子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头也莫名其妙地疼痛欲裂。在他的盗墓生涯中,这样的怪事可是从未遇见过。他吓得再也顾不得去取那些青铜葬品,随手将牛蹄子向阴风吹来处扔去,转身连滚带爬地从盗洞里钻了出来,撒开两只脚丫子,拼命地逃离了这个恐怖之地。

姜猴子怀揣从鹰子包赵封君古墓中盗得的那个青铜古鼎逃回家中,仍然惊魂未定,茶饭不思,神思恍惚,头痛欲裂,后来又发起了高烧,浑身滚烫。恍惚中,一个金头将军来到姜猴子面前,对他说:“我乃楚国赵封君是也!我受奸臣陷害,被楚怀王错杀后葬在鹰子包,距今已经一千余年,从来无人惊扰。大胆的姜厚志,你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趁我外出时掘洞进入我的寝陵,还盗走了我寝陵中的青铜宝鼎,是可忍孰不可忍!”

姜猴子从恍惚中猛然惊醒,浑身大汗淋漓。这个梦太真实了,如同当头棒喝:摸金倒斗丧阴德,再不悬崖勒马,只恐命难久矣!姜厚志顿时大彻大悟,他发誓再也不干盗墓这个行当,为子孙后代积点儿阴德。

说来也怪,姜猴子一旦醒悟,这病也就好了。他找来一个石匠,把自己盗掘九连墩鹰子包赵封君陵墓的经过,以及自己对盗掘古墓的悔罪心理,原原本本地刻在了一块石碑上。石碑刻好以后,姜厚志怀揣着从鹰子包赵封君古墓中盗得的那个青铜古鼎,带着家人和石碑,来到九连墩鹰子包下。

姜厚志命家人在赵封君的寝陵前焚香磕头,然后自己一个人捧着青铜宝鼎,顺着他以前挖掘的盗洞钻进陵墓,把青铜宝鼎放回原处,跪在地上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响头,这才又顺着原路钻了出来。全家人一起动手,照原样把赵封君的陵墓封好夯实,把刻好的石碑恭恭敬敬地立在鹰子包下,又跪下对赵封君磕了几个头,这才离开九连墩。

从此后,姜厚志果然金盆洗手,再也不干摸金盗墓这一行当,还在家里供奉赵封君的牌位,每天早晚跪在牌位前自省悔罪,请求赵封君赦免自己以前的罪愆。除此而外,姜厚志还时不时地做一些修路铺桥的善事,倒也落得一个善终。

时光如箭。转眼间,到了明朝末期,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路过枣阳,大军行至九连墩时,一辆战车突然陷在鹰子包下,兵士们四处寻找能够垫在车轮下的石块,却怎么也找不到一星半点儿。这时,一个校尉发现了鹰子包下的那块石碑,便指挥兵士们把这块石碑刨了起来,垫在车轮之下,这才把那辆战车拉了起来。从那时候起,鹰子包下的石碑便渺无踪影,而这个民间传说究竟有几分可信度,便再也无从考究了。

后来,为了修高速,国家文物部门对鹰子包战国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考古发现,这座古墓是战国中后期、楚国鼎盛时期的墓葬,是迄今为止全国已发掘的楚墓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壮观的车马坑;湖北发现的最大的夫妻墓,墓葬规格都在封君以上,而墓主人的身份至今尚未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