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漂流记:实践避坑指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

做DevOps运动的守望者

2019年3月18日,为推动DevOps在中国的蓬勃发展,我们一群有着相同价值观与理念的人,正式宣布“中国DevOps社区”成立。当天,我们通过社区的微信公众号发布了如下社区宣言,社区伙伴以在微信公众号留言的形式共同签署宣言。

作为有理想的中国DevOps社区志愿者,我们一直身体力行,传播DevOps文化,落地DevOps实践,并帮助他人学习与实践DevOps。与此同时,我们建立了如下价值观。

不仅要让社区中立,更要保持开放宗旨。

不仅要去响应需求,更要创造社区价值。

不仅要有专业技能,更要包容百家思想。

不仅要与多方合作,更要建立伙伴关系。

也就是说,左项固然值得追求,右项更加不可或缺。

©2019,著作权为签名者所有,此宣言可以任何形式自由地复制,但其全文必须包含上述声明在内。

在中国DevOps社区成立之初,我们讨论并定义了社区的使命与愿景。

社区使命:传播DevOps文化,落地DevOps实践。

社区愿景:成为中国DevOps运动的领航人与催化者。

白驹过隙,4年时间匆匆而逝,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从0到1打造一个技术社区,自然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但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截至2023年3月,我们已累计在22座城市举办128场DevOps Meetup、7场DevOps行业年度峰会,传播1000余篇DevOps实践案例,影响十余万名软件研发从业者。

截至今日,我们终于可以自豪地宣布我们已经成为中国DevOps运动的领航人与催化者。

为了持续地为中国DevOps运动添砖加瓦,我们在2022年年初筹划并推出了电子读物,取名《守望者》。守望指看守瞭望。守望者是指在城墙上昼夜看守城池,为城内的人提供危险预警的人。

生命需要守护者,就像森林需要护林人、灯塔需要守护人、麦田需要守望者一样,DevOps运动也需要守望者。尽管他们的人影总是寂寥的,但是他们一直固守着自己的精神家园,他们始终与时代潮流保持着一定的守望距离。在发生变迁的时候,在人们转移目光甚至迁离、逃避、逐新时,他们坚守在原地,时刻关注着、体验着、思考着—这就是守望者精神。

守,即守护,寓指守护过去珍贵的事或物;望,即期望,代表着未来,期望未来变成所希望的样子。守与望合在一起,就是守护着以前美好的事物,同时期望着这件事物将来能变成所希望的样子。做一个有坚定信仰、对回归本初有执着追求的守望者,一定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不仅需要无私奉献,更需要追求真理,还要有前瞻性的眼光。

“不管怎样,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以外。我呢,就站在那混账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我知道这有点儿异想天开,可我真正喜欢干的就是这个。”[1]


[1]摘自《麦田里的守望者》。

我很喜欢这段话,这样的理想也许并不远大,可是我们的生活中难道不是真的需要这样的守望者吗?而我们每个人其实也是某块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样的工作虽然枯燥,但是我们首先得把这样的小事情做好才行—每个人的心中或许会有一种一剑寒九州的英雄主义情结。我很喜欢看《士兵突击》,尤其对主人公许三多说的“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做很多很多有意义的事”这句话颇有感触。我们坚持做DevOps运动的守望者,这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自《守望者》电子读物发布以来,在前5期中我们重点安排了与敏捷核心实践相关的内容。广大读者对这些内容一致好评,并期望将这些内容整理成册,以图书形式正式出版。在本书出版的过程中,非常多的人付出了辛勤工作与巨大努力。首先感谢各位作者,他们是陈文峰、方正、巩敏杰、黄隽、黄震、黄鹏飞、胡帅、李岩、刘陈真、刘志超、王艳、王洪亮、王东喆、王英伟、朱婷、成芳和张思琪;感谢人民邮电出版社的图书编辑团队,他们针对本书的创意、故事结构、规范化、内容整合等提出了非常多的宝贵建议;感谢禅道公司对本书出版的赞助,感谢禅道公司创始人王春生为本书撰写推荐序,感谢禅道公司的郑乔尹、刘诺琛、程家乐等小伙伴为本书绘制的优美插图;感谢中国DevOps社区的运营伙伴成芳对《守望者》电子读物做的封面和排版工作,以及对本书初稿的收集整理和项目管理工作。

谨以此书献给中国DevOps社区的志愿者、粉丝、赞助商及生态伙伴。感谢大家伴随我们一路前行,一起建设社区,一起为DevOps在中国的推广作出贡献。

做DevOps运动的守望者,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期待你的加入,跟我们一起守望。

王立杰

中国DevOps社区第一届理事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