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萧的生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阳光照进朝南的窗户,房间里是温暖的,万萧心里是阴冷的。

春节后,万萧费尽心思写出的十二万字小说被退稿了,编辑说小说文字功底差,人物关系不清晰,毫无逻辑可言,还未达到出版的要求。在回信最后,编辑写道:切勿气馁,勇往直前。

此时,万萧正阴沉着脸收拾行李,因为明天要出门去工作了。工作是在网上找的,在物流仓库做拣货员,劳务中介说每个月保底六千块,有购物节的月份能挣上万块钱,给交五险一金。在父母眼里,这是一份好工作,但万萧开心不起来。在他心里,他十分感谢编辑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小说中的问题,让他失落的事情是他在自认为最擅长的领域是一个门外汉,毫无建树。

万萧整理好行李后,犹豫要不要带着电脑。他坐到电脑前,电脑屏幕亮着,看到十二万字的小说文档时,他连叹了七声,眼泪止不住地流。

想到小说他就心痛。这半年写小说的时间是他再三恳求母亲才争取来的时间,这部小说花了他半年的心血、用尽了所有生活阅历才写出来。现在,幻想破灭了,他要面对现实了。

万萧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一直到下午三点,母亲发来消息,说:看看还缺什么东西,去超市买。

万萧坐起来,看着墙上的世界地图发呆。愣了一会儿后,他去卫生间洗脸。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心中的悲伤又翻涌上来,开始落泪。稳定好情绪后,万萧骑上电动车去超市。在万萧初中学校这条街上有一家大一点的超市,他在里面到处乱转,最后什么也没买。从超市出来,万萧不想回家,想去熟悉的地方转一转。第一站是他的初中。学校不远,骑着电动车两分钟就到了。学校现在很气派,原来老旧的四层教学楼现在变成了冂字型的综合楼,班级变多了,学生也多了,配套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备了。原本是泥土路的操场变成了塑胶跑道,正对着学校大门能看到升旗台,再往里看是主席台。教学楼在西侧,东侧是篮球场和健身器材。万萧看着眼前熟悉又陌生的环境,不禁回想起初二那年谈恋爱,两个人坐在树荫下,一副耳机,各带一只,女孩在树下看杂志。为了和女孩有共同话题,他也看起了杂志。

下一站是高中。万萧只在这里上过一年高中,因为他的户口在外地,全省高中进行高考改革,由传统的文理分科变成了3+1+2。他的户口所在地没有改革,万萧只能回去。虽说只有一年,但万萧成为作家的梦想就是在这一年种下的种子。万萧中考成绩不错,考上了这所高中的育才班。学校分为三个校区,A区是三等线录取进来的,B区和C区是育才班,单独管理。入学这年,B区和C区由平房换成了六层楼的住宿、教室、食堂一体的综合楼。因为师资力量配备不足,当时教授他们语文课程的老师是B区和C区的校长。校长姓李,一个中年男人,秃顶。从外貌上看,李校长不像是人文学科的老师,更像是常年从事工程师一类的工作的理科男。李校长在开学第一个月的时候给万萧的班级代课。他并不像传统的老师一样,让大家预习课文或是直接授课,而是让大家看课外书,但言情小说除外。无论班级何时出现言情小说都予以没收。李校长的想法很超前,他想通过看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第一堂课,万萧看的书是鲁迅的《狂人日记》。突然,李校长让大家先停一下,他发现了一篇好文章要与大家分享。万萧记得很清楚,那篇文章是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他当时理解这篇文章是作者表达了多年以后对母亲的怀念与对自己当时行为的后悔。绝大多数学生似睡非睡地坐着或拄着头,还有几位同学认真地听着李校长朗读的内容,只有万萧被其中的情感所感动,失声痛哭。李校长注意到正在大哭的万萧,短暂停顿后,朗读的内容更加抑扬顿挫了。自此之后,万萧爱上了读书,也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活。

刚开始写作时,万萧写作的内容如流水账一般,毫无章法可循。随着他不断地写作与思考,语言描写准确了许多、用词考究不少,,但是距离出版还有一大段距离。

这次的十二万字小说是他第一次尝试写长篇小说。刚开始构造时,他觉得自己的小说写出来能与四大名著掰掰手腕,一次性拿到国内外大奖,名气大噪,签约不停,从此过上幸福美满、衣食无忧的生活。小说还未写完时,他连领奖词都写好了。深夜里,他常坐在电脑前,声情并茂地朗读着写好的领奖词,为自己鼓劲。

万萧把电动车停在地下室。刚走出门,手机响了,是母亲转来的两千块钱和一句话,说:这是最后一次给你生活费了,以后要自食其力了。

万萧领了钱,回:知道了。

回到家,万萧从冰箱里拿出了一块儿冻猪肉,放在水里解冻,又泡上了一把粉条,晚上做猪肉炖粉条。

父亲七点半下班,七点五十左右到家,母亲八点下班,八点十五左右到家。万萧在家这半年,每天都是六点半开始做饭。蒸好米饭,煮上粥,炒好菜,等待着父母回家吃饭。

做好饭,万萧回到房间,把电脑装进了行李箱里。思来想去,他还是决定带上电脑。

母亲回来后,把万萧叫了出来,问:“明天几点的客车?”

“七点五十发车,七点出发。”

“东西收拾好了吗?”

“收拾好了。”

“去了缺什么东西再买,钱快花完给我打电话。”

母亲是疼孩子的,希望孩子独当一面,又害怕孩子在外面吃苦。

吃完饭,父亲回房间休息了,万萧在厨房刷碗。母亲走进厨房,说:“妈知道你不甘心一辈子像我和你爸这样,在工厂里讨生活,你有理想、有抱负,可是绝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生活的。”

万萧说不出来什么,点了两下头作为回应。

万萧刚写小说时,是发自内心的热爱。随着年纪变大后,他心中出现了功利的想法。比起父辈在工厂里上班,他希望自己能靠名气挣钱,不光轻松,还挣得多。

万萧刷完碗,回到房间睡觉了。万萧写作时总是天亮前睡觉,现在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睡不着。他最后一次看时间是两点五十三分,之后就没有记忆了。

六点半,闹钟叮铃铃地响了。万萧感觉自己刚睡着,闹钟就响了。他关上闹钟,打算再睡一会儿。厨房里传来了菜刀与菜板碰撞的声音,哒哒哒,哒哒哒。他睡不着了,索性一咬牙,起床了。

厨房里,母亲正在切菜。万萧洗漱完后,把洗漱用品放进塑料袋,装进背包里。来到厨房,饺子刚好出锅,母亲说:“上车饺子下车面,吃了饺子,平平安安出门。”

母亲做了一桌子菜,蒜薹炒肉、酱牛肉、腊肠、过年做的红烧肉和糖醋鱼。

“妈,太多菜了,吃不了。”

“能吃多少算多少。”

万萧吃完饭,回到房间拿手机,把充电器从插排上拔下,装进包里。当充电器装进包里的那一刻,意味着真的要离开家了。

万萧背着包,拉着行李箱在门口换鞋。母亲要帮万萧把行李箱拿下去,万萧说他自己下去就行。万萧站在门外,母亲说:“路上看好自己的东西,到了给妈报平安。”“刚干活你可能不适应,坚持过一周就好了。”“去了需要什么,给妈打电话,妈给你邮过去。”

“好。”

“到了给妈打电话,报个平安。”

“知道了。”

万萧下楼后,车在门口等了一会儿了。万萧把行李放进后备箱,坐在副驾驶,告诉司机手机尾号,系好安全带后,出发去客运站。

客运站原本在县城中心地带,随着经济发展,客运站附近人流量增大,常常造成堵车,后来搬到了西边。万萧住在县城东边,到客运站需要半个小时。车停在客运站外的马路边,万萧从后备箱里拿出行李。他站在路边,点着一根烟,打算抽完烟再进站买票。

万萧刚抽了半根烟,这时,一个中年女人说:“有没有去济南的?有没有去济南的?”随后走到万萧身边,问:“小伙子,你去哪儿?”

“去济南。”

“车在路口等红绿灯,马上到。”

万萧不明所以。他原本打算抽完烟去站里先上厕所,然后买票上车。

万萧看到一辆客车向他驶来,中年妇女说:“车到了,快上车。”

司机下车后,打开舱门,万萧把行李放上后,稀里糊涂地上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