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莲醉九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地藏禅机

李白自经历诗会风波后,心中虽仍对朝堂乱象愤慨不已,但秋浦的山水与友人的情谊,多少慰藉了他那颗失意的心。他时常独自漫步于秋浦河畔,望着那悠悠流水,思绪万千。他本胸怀壮志,欲在朝堂之上大展宏图,却不想遭人排挤,落得如此境地。不过,秋浦的秀丽风光和淳朴民风,让他那颗疲惫的心渐渐有了一丝安宁。

这日,李白听闻金乔觉在山中修行之处有奇异之事,便怀着好奇之心,沿着蜿蜒的山路,再往拜访。李白身形挺拔,一袭白衣随风飘动,腰间佩剑闪烁着清冷的光芒。他的脸庞棱角分明,剑眉星目,眼神中透露出一股不羁与豪迈。一路上,他时而驻足欣赏山间的美景,时而低声吟诵着诗句,步伐轻快而坚定。

行至金乔觉的草庐前,只见四周静谧清幽,花草树木错落有致,仿佛隔绝了尘世的喧嚣。李白轻叩柴扉,不多时,门缓缓打开,金乔觉那熟悉的身影出现在眼前。金乔觉身材高大,面容和蔼慈祥,眼神中透着深邃的智慧和慈悲。他身着一袭灰色僧袍,双手合十,面带微笑,说道:“阿弥陀佛,李施主,今日怎有闲暇至此?”

李白回礼道:“久闻大师此处常有奇妙之事,李某心中好奇,特来一探究竟。”他的声音洪亮而富有磁性,充满了自信和好奇。金乔觉笑了笑,将李白迎进草庐。

草庐内布置简单而整洁,一张古朴的桌子,几把破旧的椅子,墙上挂着几幅禅意十足的字画。二人在草庐内落座,金乔觉为李白沏上一杯清茶。他沏茶的动作娴熟而优雅,每一个步骤都充满了禅意。说道:“李施主,这尘世之中,奇妙之事多源于人心与自然的交融。今日,贫僧便为施主演示一番‘枯骨生莲’。”说罢,金乔觉起身,从屋内取出一段看似腐朽的木头,放置在桌上。

李白好奇地盯着这段腐木,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疑惑和期待。他双手撑在桌上,身体微微前倾,仔细地观察着腐木的每一个细节。不知金乔觉要如何让这看似毫无生机的东西生出莲花。只见金乔觉从一个小匣子里取出一些草药粉末,轻轻撒在腐木之上,然后口中念念有词。他的声音低沉而平和,仿佛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其中。李白瞪大了眼睛,紧紧盯着腐木,心中满是疑惑。

不多时,神奇的事情发生了。那原本腐朽的木头上,竟渐渐抽出嫩绿的芽尖,随后,一朵莲花缓缓绽放。花瓣洁白如雪,花蕊金黄璀璨,散发着淡淡的清香。李白惊讶得合不拢嘴,他的眼睛瞪得更大了,脸上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他不由自主地站起身来,凑近莲花,想要一探究竟。他从未见过如此奇妙之事,不禁感叹道:“大师,这……这实在是神奇,难道这就是佛法的神通?”

金乔觉微笑着摇摇头,他的笑容依然和蔼可亲,眼神中透着一种洞察一切的智慧。说道:“此非神通,不过是利用草药之性,顺应自然之理。世间万物皆有其规律,只要把握得当,便能创造出看似神奇之事。”

李白对金乔觉的解释虽感新奇,但心中仍对长生之道充满好奇。他皱着眉头,陷入了沉思,片刻后追问道:“大师,既然世间万物皆有其理,不知可有长生之法?李某半生漂泊,历经坎坷,常想若能长生,或许便有更多时间实现抱负,为天下苍生谋福祉。”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执着和渴望,仿佛长生之道是他实现抱负的唯一途径。

金乔觉听后,并未直接回答,而是走到窗边,望向山下,笑指一位正在采药的女子,说道:“施主,你看那山下采药女,你眼中看到的是药,可贫僧眼中看到的却是众生。长生之道,不在丹药符箓,亦不在缥缈仙法。世间众人,皆为求生存、求安乐而奔波。若能心怀众生,解众人之苦难,便是在这尘世中寻得了长生之真谛。”

李白顺着金乔觉所指方向望去,只见那采药女身姿轻盈,在山林间穿梭,忙碌地采集着草药。她的脸上洋溢着淳朴的笑容,眼神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他听了金乔觉的话,心中一震,陷入了沉思。他想起自己的抱负,本就是为了让天下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可为何在追求的过程中,却渐渐迷失在功名利禄的漩涡里,执着于长生,以求实现抱负,却忽略了当下能为百姓所做之事。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愧疚和自责,他低下头,陷入了深深的反思。

正当李白沉浸在思索中时,一名小厮前来通报,说是崔县令差人来请李白至府中一聚。李白向金乔觉告辞,随着来人前往崔县令府。

到了崔县令府中,崔县令早已在厅中相迎。崔县令身材中等,面容和善,眼神中透着一种沉稳和睿智。他身着一身官服,举止得体,尽显官员的威严。二人寒暄一番后,分宾主落座。崔县令问道:“听闻李兄今日去拜访了金乔觉大师,可有什么新奇见闻?”

李白便将金乔觉演示“枯骨生莲”以及谈论长生之道的事情详细说了一遍。他讲述时,神情激动,绘声绘色地描述着每一个细节。崔县令听后,微微点头,说道:“金乔觉大师所言极是,其中蕴含深意啊。李兄,人生在世,匆匆数十载,若一味追求长生,而忽略了当下对众生的关怀,即便长生又有何益?这或许是大师借此点化于你,劝你珍惜当下,为百姓多做实事。”

李白听了崔县令的话,心中豁然开朗。他的眼神变得明亮起来,脸上露出了坚定的神情。他说道:“崔兄所言,令李某茅塞顿开。李某一直执着于未来的抱负,却忘了当下便能有所作为。”

与崔县令畅谈许久后,李白告辞离开。此时,天色渐晚,夕阳的余晖将山林染成一片金黄。李白沿着山路缓缓而行,心中仍回味着金乔觉和崔县令的话。他的脚步变得更加沉稳,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和自信。

走着走着,李白忽见前方有一熟悉的身影。走近一看,原来是高雯。高雯今日身着一身淡蓝色的劲装,英姿飒爽,手中拿着一支玉笛,正漫步在山林间。她的身材苗条,面容姣好,眼神灵动而聪慧。她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甜美的笑容。

高雯见李白走来,笑着说道:“李公子,好巧啊,没想到在此遇见。看公子神情,似乎在思索什么重要之事?”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宛如黄莺啼鸣。

李白便将今日在金乔觉处的经历以及与崔县令的交谈,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高雯。高雯听后,美目流转,思索片刻说道:“金乔觉大师与崔县令所言甚是。公子心怀天下,若能从当下点滴做起,为百姓谋福,即便生命有限,亦可在百姓心中长生。而且,这世间所谓长生,或许并非指肉身不死,而是精神的传承,就像公子的诗篇,必将流传千古,这不也是一种长生吗?”她的话语条理清晰,见解独到,让人不禁为之折服。

李白听了高雯的话,心中不禁对她越发欣赏。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欣赏和敬佩,笑着说道:“高姑娘,每次与你交谈,李某都能有新的感悟。你这番话,让李某对长生之道又有了更深的理解。”

高雯脸颊微微泛红,她的脸红扑扑的,显得更加可爱动人。说道:“公子过奖了,雯不过是说出心中所想罢了。只希望公子能早日实现抱负,为天下苍生做更多实事。”

二人一边交谈,一边沿着山路漫步而行。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将他们的身影拉得长长的,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在这秋浦的山林间,李白不仅收获了对人生的新感悟,也因与高雯的这番交流,对她的才情与见识有了更深的认识,两人之间的情谊也在这不经意间愈发深厚……

此后的日子里,李白时常想起金乔觉大师的“枯骨生莲”和关于长生之道的教诲。他不再执着于虚无缥缈的长生之法,而是将目光投向了身边的百姓。他开始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的疾苦,用自己的诗篇为百姓发声。

他常常与高雯一起漫步在秋浦的街头巷尾,倾听百姓的心声。高雯总是默默地陪伴在他身边,用她的智慧和善良给予李白支持和鼓励。她会在李白为百姓的苦难而感到悲愤时,轻声安慰他;会在李白为创作而陷入沉思时,为他送上一杯热茶。

有一次,他们路过一个破旧的村庄。村庄里的房屋破败不堪,村民们面黄肌瘦,眼神中充满了绝望和无助。李白看到这一幕,心中一阵刺痛。他立刻决定为村民们做点什么。他与高雯商量后,决定组织村民们一起修缮房屋,开垦荒地,种植粮食。

在这个过程中,李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领导才能。他亲自带领村民们搬运木材,修建房屋。他的双手磨出了血泡,但他毫不在意。高雯则负责照顾村民们的生活,为他们分发食物和药品。她的温柔和细心让村民们感受到了温暖和关怀。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村庄的面貌焕然一新。房屋变得坚固整洁,田野里种满了绿油油的庄稼。村民们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们对李白和高雯充满了感激之情。

在与村民们的相处中,李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金乔觉大师所说的“心怀众生,解众人之苦难”的含义。他的诗篇也变得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富有感染力。他用诗歌记录下了村民们的辛勤劳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百姓的疾苦。

而崔县令也对李白的行为给予了大力支持。他为李白提供了一些必要的物资和资金,帮助他更好地开展救助百姓的工作。他还经常与李白交流,分享自己的治理经验,鼓励李白为百姓做更多的实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白的名声越来越大。他的诗篇传遍了大江南北,他的善举也被人们传颂。他不再是那个只追求功名利禄的诗人,而是成为了一位心系百姓、受人尊敬的英雄。

高雯看着李白的变化,心中感到无比欣慰。她知道,李白已经找到了自己人生的方向。她也更加坚定了自己陪伴李白的决心,与他一起为百姓的幸福而努力。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李白、高雯和崔县令一起再次来到了金乔觉大师的草庐。他们向大师叙说了这段时间的经历和收获。金乔觉大师听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说道:“李施主,你已经领悟了长生之道的真谛。心怀众生,为百姓谋福祉,你的精神必将长存于世。”

李白听了大师的话,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自己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他将继续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用自己的力量为天下苍生带来更多的希望和幸福。

夕阳的余晖洒在草庐前,李白、高雯和崔县令的身影被拉得长长的。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坚定和自信的笑容,仿佛在向世人宣告,他们将携手前行,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