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09-21 01:40:02
封面
扉页
前言
第1章 导 论
1.1 引 言
1.2 研究背景
1.3 理论、研究目标和研究问题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意义
1.6 主要研究结论和本书特点
1.7 结构安排
第2章 代理理论
2.1 引 言
2.2 代理理论概述
2.3 代理问题2.3.1 管理者与股东间的传统代理问题
2.4 代理理论以及金融机构投资者在公司 治理中的作用 2.4.1 金融机构投资者的多重代理合同
2.5 代理理论的局限性
2.6 代理理论的应用
2.7 结 语
第3章 公司治理体系及其有效性
3.1 引 言
3.2 公司治理模式
3.3 公司治理机制: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
3.4 新兴经济体的公司治理
3.5 结 语
第4章 国外金融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4.1 引 言
4.2 世界各国的主要金融机构投资者
4.3 金融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4.4 金融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过程
4.5 影响金融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作用的因素
4.6 金融机构投资者持股和公司业绩
4.7 结 语
第5章 中国的制度背景、公司治理以及金融机构投资者
5.1 引 言
5.2 中国经济和经济改革
5.3 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
5.4 国有企业与上市公司
5.5 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制度
5.6 内部公司治理机制
5.7 外部公司治理机制
5.8 中国金融机构投资者
5.9 中国金融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5.10 结 语
第6章 金融机构投资者的治理作用:来自深度访谈的证据
6.1 引 言
6.2 研究问题
6.3 样本选择和研究方法
6.4 对访谈数据的分析讨论
6.5 结 语
第7章金融机构投资者持股和公司业绩:来自上市公司的证据
7.1 引 言
7.2 研究假设
7.3 研究设计
7.4 实证分析
7.5 敏感性测试
7.6 结 语
第8章 中国的股东积极主义:招商银行百亿元可转债融资案分析
8.1 引 言
8.2 理论基础和文献回顾
8.3 研究方法
8.4 案例分析
8.5 结论和建议
第9章 结论和启示
9.1 引 言
9.2 研究问题和研究结论
9.3 本书特点
9.4 对代理理论的进一步思考
9.5 对政策制定者和实施者的启示
9.6 局限性
9.7 未来研究方向
附录
参考文献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