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会员
江南明式家具过眼录
更新时间:2022-10-31 15:45:16
最新章节:后记开会员,本书免费读 >
本书作者将从事明式家具交易数十年间过手的数千件家具进行整理,这些家具基本涵盖了江南明式家具的大部分种类,从中挑选出家具120件,小件57件,书中对每一件家具的产地,制作工艺、年份及皮壳、包浆做出分析与论述,家具的材质基本上是榉木、柏木、楠木、也有少量几件杉木、竹制与黄花梨家具,所呈现的家具基本保留了原始皮壳,原始状态。这些家具大多出自江南,材质不限,年代以明清为主,其中不乏精品佳作。书内对每件家具都附有细节描述和心得体会,对于明式家具的爱好者来说,这是一本学习研究江南明式家具不可多得的工具书。
上架时间:2019-08-01 00:00:00
出版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上海阅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已经获得合法授权,并进行制作发行
最新章节
同类热门书
最新上架
高跷走兽
高跷走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山西传统舞蹈,这一民间舞蹈活动丰富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和谐,可以说是山西乃至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高跷走兽》采用田野调查与历史资料相结合的形式,记录了国家非遗文化高跷走兽的形成发展历程,讲述了高跷走兽的文化价值和保护传承困境。本书在不失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前提下兼具了它的可读性,让读者对高跷走兽有一个更艺术5.6万字澄泥砚制作技艺
澄泥砚制作工艺历史悠久,源于秦汉,兴于唐宋,明代达至顶峰。清初,由于市场等因素的影响,澄泥砚制作技艺渐趋沉寂。1986年开始,蔺永茂、蔺涛父子着手恢复澄泥砚制作技艺的工作,并于1991年使这一传统技艺重现人间。《澄泥砚制作技艺》从新绛独特的地域文化入手,以非遗保护发展的视角,走进绛州,梳理澄泥砚的前世今生,细述恢复传统技艺的艰辛的同时,随三代传承人的足迹,观察现代社会背景下非遗保护发展的路径,进而艺术7.2万字岁时请神:中国诸神图志
“举头三尺有神明”,这是中国古人对于宇宙秩序的朴素认知,在四季流转的岁月里,将这种虔诚和敬畏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庆祝节日、祈求丰收、祈福祭祀,他们都以独特的仪式和习俗来表达对自然与神明的尊重和敬仰,因此生活过得并不平淡乏味而是充满了色彩和情感。本书深入挖掘中国皮影的神仙形象。这些想象出来的神仙,根植于中国传统的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的丰厚土壤,代表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期许与祝愿。《西游记》《封艺术8.9万字- 会员
中国民间艺术的奇妙之旅
本书从我国民间艺术的认知和内涵讲起,对剪纸、印染、风筝、竹编、脸谱、皮影、年画、曲艺、民间元素的现代表达、民间音乐、民间舞蹈、赣剧等典型的民间艺术形式,从原生态的民间艺术展现到制作技艺的分析、表演和传承,立体地展现了中国民间艺术的传统和现状。本书不仅体现出我国民间艺术强大的生命力和鲜明的特色,也对民间艺术原始资料收集与整理有一定指导意义。本书适合高等院校艺术与设计相关专业师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对艺术15万字 - 会员
惠畅土布制作技艺
在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先蚕娘娘”嫘祖的故乡,有这样一群人,她们继承了先辈流传下来的纺织技艺,用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头脑,制作出一批批精美实用的手工制品——惠畅土布。因其工艺精美、做工考究、历史悠久、流传久远,被国家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书从土布的渊源、历史文化、制作工艺、传承情况、产品种类等多个方面,系统地讲述了惠畅土布的发展脉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惠畅土布这一民族性的手工纺织品。艺术5.6万字 - 会员
平阳木板年画
平阳木版年画起源于古代山西河东路的平阳府,肇始自唐宋,盛于金元,以粗犷奔放、构图简洁、设色独特、线条流畅、刀法古朴见长。经过明代的广泛发展,至明末清初达到极盛,画店、纸局遍布临汾、新绛、洪洞、曲沃、稷山、河津、襄汾、霍州、芮城、解州、蒲州等城镇农村,产品更是远销华北、西北、内蒙古以及东北等地。平阳木版年画的题材内容多为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美人娃娃、花鸟走兽、神鬼仙佛等,并随着年节时令和民情风俗而演艺术5.6万字 - 会员
牛郎织女传说
2008年,牛郎织女传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主要流传地域涵盖山西省和顺县与山东省沂源县。本书聚焦于山西省和顺县的牛郎织女传说。通过多次实地调研,收集活态传说,又查阅文献资料,相互佐证,梳理完成了该传说的自然与人文生态、发展脉络和历史、传承人及其传承状况等内容。本书的出版,一方面是为研究牛郎织女传说提供一份可靠且翔实的珍贵资料,另一方面也寄寓着对以牛郎织女为代表的民间传说在现代社会艺术5.1万字 - 会员
陇东南民间抒情学:陇东南民歌的民间抒情智慧
本书立足陇东南民歌的历史渊源和研究价值,系统阐述了陇东南民歌的民间抒情传统;立足陇东南社火曲、山歌和童谣,系统阐述了陇东南民歌的民间抒情性格;立足陇东南西和乞巧歌、礼县西和春官唱词、张家川花儿、西和礼县甘山体诗歌,系统阐述了陇东南民歌的典型抒情形态;立足陇东南民歌的民间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等,系统阐述了陇东南民歌民间文化创意产业的应用形态及开发价值。试图在此基础上建构一种基于陇东南民歌抒情智慧的民间抒艺术23.7万字 闻喜花馍
《闻喜花馍》,从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言起,追溯千年的传承与变迁,描绘明清时期的辉煌,细腻地讲述了闻喜花馍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特色,记录闻喜花馍在社会生活中的多元属性的同时,更深入挖掘河东地域文化对其品质的独特影响及其在闻喜社会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此外,书中引入大量与花馍相关的典故和史实,展现了独属于河东文化的特质和底蕴。可以说,本书是关于闻喜花馍文化的宝典,也是独具烟火气的河东人文画卷,展现出非遗保护发展艺术4.7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