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建设10步通达(第2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品牌的本质

“一个问题的解决总是依赖于与问题相邻的更高的一级,即问题绝不可能在它所出现的那一层面得到解决。”

——战略学家 魏斯曼


世界是复杂的,但复杂的东西是可以进行简单化处理的。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抓住关键,就能抓到本质性的东西。

任何事物都只有一个本质,品牌也不例外。只有抓住品牌的本质,才能更好地建设品牌、传播品牌,不断地为品牌注入活力,让品牌展现企业的实力、文化和魅力。


1.什么是品牌的本质

我认为,品牌的本质就是“产品的顾客化”。简言之,品牌的本质就是“如何在消费者心中拥有一个名称”。对于顾客而言,产品是什么、是否属于某个领域的认知范畴,即你的产品能否转化为他们头脑中一种独特的印象,这就是产品的顾客化过程。

举例来说,市面上有数十种牙膏,你要买牙膏时会首先想到什么?你所想到的名字就是品牌,因为它已经完成了顾客化、专属化。在终端进行选择时,顾客看到云南白药牙膏时,他会认为这个牙膏比较贵,且具有止血功效。既然顾客对云南白药牙膏进行了认知范畴归类,并产生了独特印象——“止血”,云南白药牙膏就完成了顾客化进程,在顾客心中留下了烙印,所以成为品牌。相反,对于新上市的一款A牙膏,消费者没有接触过任何传播信息,也没有使用经验,仅通过外观得知是种牙膏。此时,A牙膏仅仅是产品,并没有转化成品牌,即使冠名A品牌,对于顾客而言也毫无意义。

这再次说明,产品是工厂生产的东西,品牌是消费者购买的东西。品牌的拥有者不是企业,也不是企业的员工,而是顾客。毕竟,产品是基于事实的,品牌更多的是基于感受的。品牌就是消费者对某商品或服务感受的总和

马克思有一句名言:“从资本到金钱是惊险的一跃。”品牌从概念到认同再到顾客化同样是惊险的一跃。要给品牌制造100个概念不难,难的是让品牌有一个概念让消费者认同,在他们心中占有一席之地。正如前面提到的,每个品牌中都一定有产品,但不是所有产品都可成为品牌,差别的关键在于产品在顾客的心中有没有打下烙印,以使产品完成顾客化过程。

我们知道,产品的顾客化过程中,品牌最终的作用力在于人,所以品牌的本质离不开人。品牌与消费者是密不可分的。消费者的行为有其规律性与目的性,所以品牌必须顺应行为规律、满足消费者的消费目的、创造功利价值,这是品牌产生的基础。

在功利价值的基础上,我们再来思考精神层面。产品的顾客化过程是产品上升为品牌的过程,即顾客使用产品的主观实践和客观感受的过程;品牌策划的作用则是在把握客观环境(消费环境、营销环境、社会环境)的基础上,有力地推动产品的顾客化进程,巩固和加深顾客的感受。

最终,从品牌的角度出发,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纳为感知、融合、统一。

1)感知过程中,消费者对该种商品形成了自己的判断和认知,并不断地进行选择、淘汰。

2)融合过程中,消费者把品牌融进了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使品牌在其头脑中形成了某种记忆和标准。比如,人们会从迪士尼联想到欢乐,想到迪士尼就会想到好玩,这就是迪士尼给顾客留下的印象。

3)统一过程中,即产品的顾客化过程中,消费者与品牌形成了某种默契,品牌也就由此形成。产品的顾客化过程并不是经营者的一厢情愿,而是消费者从感知、融合到最终统一的结果。

顾客化之后的品牌形成了一个独特标签,即我的品牌或者我喜爱的品牌。至于这个品牌的产地、归属,则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比如,西装品牌BOSS究竟是哪个国家的,大多数顾客都分辨不清。BOSS这个品牌起源于意大利,随后在法国上市,后来又被日本人收购,几年之后日本人赚了钱,又将其卖给意大利公司,品牌的所有者变来变去,但并没有影响品牌的价值,原因是品牌已经完成了顾客化过程。

这种顾客化最终的落脚点是顾客的心中。我一直认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商业资产是品牌,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是最难以被复制的。

换言之,品牌率先占位的个性化联想是最难以被复制的。一旦一个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率先占据了某个认知与联想之位,竞争品牌想要撼动已经被占位的认知与联想几乎是不可能的。率先在消费者心中建立对某一品牌的认知与联想,这无形中就会产生马太效应,最终独霸这一能深深触动消费者内心世界的认知与联想,品牌就会对消费者产生无穷的吸引力。这种优势是竞争品牌短期内难以模仿和跟进的,对企业可持续盈利的支撑作用远远胜过产品改良、提升终端、加大广告投入等一般的营销传播活动。


2.竞争之地的洞察

品牌的顾客化过程也改变了我们对于竞争地点的理解。我们以前认为竞争之地在于市场、在于终端,实际上品牌的竞争是心智的比拼和较量。企业必须懂得品牌的顾客化,否则只是自己了解品牌并闷头做品牌建设是没有意义的。

一个小故事似乎更能说明这一点。

一位马戏团驯兽师因为犯罪要被关3年。他在狱中太闲,于是干脆教蟑螂练习特技。经过无数次的失败,终于在出狱前,他训练出一只会表演倒立的蟑螂。出狱后,他就迫不及待地冲到离监狱最近的酒吧,点了一杯酒,趁大家不注意,偷偷地把藏好的蟑螂放在吧台上。当蟑螂倒立在吧台上时,驯兽师很兴奋地大喊:“老板!你看!这蟑螂……”话说到一半,只听“砰”的一声,老板一掌打扁蟑螂,还大骂说:“死蟑螂!早上才打死几只,现在又跑出来!”驯兽师还没讲完“会倒立”的话,立刻晕倒在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你所认同的事,不代表别人会认同。要让别人认同你的品牌,你就要先用心了解别人是如何认同品牌的。换言之,价值必须是顾客认同的价值,品牌必须完成顾客化才有意义。

同样,管理大师彼得·圣吉讲过一个寓言故事。

一个夜晚,一位路人看到一位中年人醉醺醺地在路灯下找东西。路人就去问他找什么。中年人说,他的钥匙掉了。路人说:“你想想看,你的钥匙掉到什么地方了?”中年人说:“我的钥匙掉在家门口了。”路人很奇怪,说:“钥匙掉到家门口了,你怎么跑到马路的路灯下找钥匙?”中年人说:“我的家门口没有灯。”这是西方版的《刻舟求剑》的故事。很多品牌其实都在犯类似的错误,即把竞争焦点搞错了。

企业如果把竞争焦点理解错了,自然也就找不到经营企业的那把钥匙。《孙子兵法》一书中用了很多笔墨讲述如何探明竞争地点、如何理解地形地貌,其中提到“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全力而会战”。如果我们不知道品牌顾客化的概念,不知道品牌是顾客心中的印象,一味地思考市场而不思考顾客,我们最终也很可能丧失品牌。举例来说,诺基亚这个品牌不能说不好,但是当手机从功能手机向智能手机转变的时候,消费者对手机的理解和认知发生了变化,诺基亚却没有及时转身,最后失掉了消费者,品牌也从此衰败。

总之,既然品牌是顾客心中的概念,那么只有依靠产品的顾客化,我们才能最终使产品完成向品牌转变的一跳,企业从此也就可以收获品牌的红利:产生品牌溢价、提升无形资产、促进业务增长、培养顾客忠诚、高筑竞争壁垒,最终获得持续发展。

工具:品牌的等号哲学

我一直认为关于品牌最简单的理解就是“等号”,即你的品牌和什么画等号。这个等号直接决定品牌的顾客化进程。品牌的归属,最终取决于顾客是否会选择你的品牌。

不懂品牌等号的原理,你就会犯一些低级错误,导致品牌力逐渐下降。


1.日本不懂等号的衰落

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打造品牌。打造品牌最重要的方式到底是要专业化还是多元化,业内存在不同的看法。但是,商业社会有这样一种现象——没有建立等号的品牌出现了颓势。

比如,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美国,对品牌的理解是要专业化。但是,作为曾经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如今为第三大经济体的日本(现在中国是第二大经济体),理解是相反的——它觉得品牌可以多元化。

美国企业的很多品牌都特别具体,如微软是做软件的、谷歌是做搜索引擎的、可口可乐是做饮料的。而综观日本的品牌(如东芝、索尼、日立、松下等品牌),我们要理解就很难,因为每个品牌的背后都有2万多种产品。

开始时,我们很难分清哪种模式更好。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在各主要工业领域都被日本击败,当时有两个引人注目的事件。

一是1989年美国的财富象征,也是资本主义和商业的象征——洛克菲勒中心,被日本三菱公司收购。当时,美国企业家觉得很难受,媒体报道说这次是不流血的珍珠港事件,因为大家心里是在流血的。二是哥伦比亚文化传播公司被日本索尼公司收购。哥伦比亚文化传播公司产出的大片,一直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着美国。这样的文化价值观的传播机器被日本人收购,使得美国媒体出现了一系列的报道——为什么日本人行,美国人不行?有人说日本企业偷走了美国之魂。

所以,日本前首相中曾根曾说:“在国际交往中,索尼是我的左脸,松下是我的右脸。”日本的品牌曾经多么让日本人骄傲。

但在这两个事件之后的30年中,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刚好形成了完全不同的轨迹。一个是美国经济不断高涨、向上发展,尽管有一次金融危机,但总体曲线是向上的。但日本的经济完全相反,开始不断地往下走,这么善于学习、人才济济、资源如此雄厚的民族竟然一直走下坡路,让人很难理解。

其实,从品牌的角度看,这很好解释:日本的诸多品牌已经很难在我们头脑中和某一类产品画上等号了。

美国的企业品牌是完全遵照“等号哲学”的,每个品牌都是专业化的操作。例如,美国的宝洁公司,其每个品牌都有准确的定位——海飞丝是“去头屑”的,飘柔是“柔顺头发”的,潘婷是“营养头发”的。但日本企业就不一样——索尼是什么,没有人说得清,所以索尼品牌看似响亮,实则很虚,根本原因就是它在顾客的头脑中没有建立一个等号方程式。


2.如何建立等号哲学

既然品牌的本质是品牌的顾客化,是消费者拥有品牌而不是企业拥有品牌,那么品牌就要建立一种连接顾客心智的通道。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品牌顾客化的过程中,如何找到直线路径就变得异常重要。

最简单的做法是聚焦并简化路径,即让品牌与顾客心智直接画等号,在顾客心智中打造心锚。从顾客认知的角度出发,这种做法能够有效降低营销成本、减少传播障碍。

比如,金庸等于武侠,琼瑶等于言情,李小龙等于功夫,格兰仕等于微波炉,刘翔等于110米跨栏,赵本山等于小品,万科等于房地产。这些都是通过长期聚焦于某个领域所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品牌等号。

当然,很多品牌的等号并不是单一的。品牌具有丰富饱满的核心价值,能够与很多关键性的字眼建立等号关系:

百事可乐=新一代=年轻=性感=流行=受欢迎=好玩=……

可口可乐=友爱=欢乐=体验=美国文化=全球化=畅爽=……

进一步简化:

百事可乐=新一代可乐;

可口可乐=正宗可乐。

这种等号关系不一定严谨,因为是在顾客头脑中画等号,于是演变成了认知事实。为了促进顾客产生正确的认知,商家有必要用同一主题把不同的产品串起来,形成能够渗透传播的品牌核心价值,强化顾客体验,最终沉淀成品牌个性。

在沉淀品牌个性和建立品牌等号的过程中,企业可以开展自审工作。企业通常可以问两个问题:

1)你的品牌对消费者来说归属于哪个品类?

2)你的品牌具有什么独特的品牌价值?

基于这两个问题,构建你的品牌的等号。同时,切忌贪大求全。品牌建立太多等号,什么都是,就意味着什么都不是

记住,受众不可能、也不会对企业有深刻而全面的认知,他们往往会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事物与对企业的认知画上等号!品牌传播诉求太多,就会因为传播内容的“多、散、乱”而降低传播效果。此时,企业就要基于品牌主张,挖掘价值认同点,打造公司品牌的独特名片。

我曾经在给客户进行培训时做过一个简单的现场调研。我问了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不考虑价钱,你会给自己买一块什么品牌的表?”

结果得到最多的答案是“劳力士”。

但是,劳力士是最贵的手表吗?不是。很多表都比劳力士贵,如百达翡丽某款手表曾在美国被卖到每块3000万美元。那么,人们为什么会想到劳力士呢?因为劳力士是第一个推出高价手表的品牌。它通过推出高于行情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价格率先建立心锚:劳力士是最贵的表。结果,很多人为了证明自己有钱,就买劳力士,所以劳力士等于“有钱”,抢先与“最贵”建立等号,成为身份的象征。正所谓“一流人士戴表是为了给人们看身份,二流人士戴表是为了给自己看时间”。

劳力士通过率先建立等号,最终完成“贵表”“好表”的顾客化进程,成为顾客买贵表的首选品牌。

那么,如何建立并巩固等号哲学呢?

首先,要确定一个精彩的传播主题或传播个性,并坚持长期宣传。品牌必须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品牌个性。

小米手机诞生那年,正是苹果风头正劲、三星奋起直追、诺基亚节节败退、其他品牌摩拳擦掌的时机。手机领域绝对是不折不扣的红海,仅一线品牌就有数十个,小米手机凭什么能够脱颖而出?小米手机重点强调了“互联网手机”这个概念,并借助一切力量发展互联网手机的品牌个性。比如,小米的Logo是一个“MI”,是Mobile Internet的缩写,代表小米是一家移动互联网公司。

其次,借鉴苹果的成功,小米同样聚焦单一产品,只做一款手机,而且是不计成本地做最好的产品。小米基本上都采用苹果的供应商。譬如,它是第一个采用高通4核1.5G芯片的手机。只做单一手机,用雷军的话讲,“互联网就是一种观念”,“少就是多,大道至简”。其实,从品牌定位的角度讲,越聚焦、越简单,你的品牌就越容易进入顾客的心智,成为某一品类的代名词

最后,小米把营销和渠道都放在互联网上,开创了互联网手机惜售模式,通过模式的创新改变传统手机的成本结构,达成了最高的性价比。同时,小米成为互联网手机的代名词,小米科技也成为典型的移动互联网公司。

现在再看我们之前提到的两个问题:品类和独特价值。从劳力士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到,从品类上讲,它独占了“贵表”这个品类,几乎成为“贵表”的代名词;从独特价值上看,它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和尊贵的体现。从小米手机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从品类上讲,它占据了互联网手机这个新品类,借助移动互联的玩法一路在手机红海中开辟了一片新蓝海,成为新时代众多米粉喜欢的发烧友手机。

总之,立足于品类和独特价值,品牌的等号才最有价值和意义。因为品类是品牌背后的力量,消费者在选择商品和服务时,首先想到的是品类。比如,你买车时首先会想到是普通轿车还是越野车,是三厢还是两厢,这就是品类;然后才会想到是丰田还是本田,是奔驰还是宝马,这才到品牌。消费者选择品牌时是基于品类中的阶梯进行决策的,即不同品牌在消费者大脑中的排序,一旦品牌做到品类的代名词,那么选择将会毫无悬念地发生。当然,品牌要做到成为某个品类的代名词,一定是因为它具备独特价值,打动了消费者,品牌与独特价值形成了紧密捆绑关系,最终提升了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品类阶梯中的位次。所以,品类和独特价值是“等号哲学”中必须考虑的关键要素。

忽略了这两个要素,就会犯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愚蠢错误。比如,荣昌品牌等于肛泰,因为荣昌肛泰广告喊了很多年,已经紧密捆绑了这个品类,它的独特价值就是它所传递的“贴肚脐,治痔疮”,强调“方便、见效快”;但是,它后来延伸到了荣昌甜梦口服液这个产品上,这则注定会失败,因为其治痔疮药这个品类显然无法与口服液这个品类共享同一品牌。

另一个例子是金利来。金利来有一句响亮的口号——“金利来,男人的世界”,将金利来品牌定位表达得简洁明了。然而,金利来不甘只做“男人”,“变性”又做了“女人”,一下子模糊了品类,其原有的为男人带去的独特价值自然也无法取悦女性,结局是不仅未得到女士的欢心,还削弱了原有的男子汉的阳刚之气,最终失去了昔日男装品类的领导者地位。这些都与品牌简单的等号哲学相悖。

为深入探讨品牌的等号哲学,我们下面来看迪士尼是如何建立其独特的等号哲学的。

案例:迪士尼=良好的体验

如果给迪士尼一个等号,等号后面会是什么?我相信很多人的答案都会是主题公园、动画片、快乐和良好的体验。前两个词属于品类,后两个词属于独特价值。

我们以其中一个品类——主题公园为例,看看迪士尼做了哪些工作,从而彰显了其独特价值,使其成为这个品类的杰出代表,最终建立了迪士尼等于“主题公园”和“良好的体验”这种强势认知。

其实,迪士尼的秘诀很简单,那就是它时刻遵守一个原则——“迪士尼乐园所做的一切是让每个人都能体会到挥之不去的快乐,即一切从快乐出发”。因此,迪士尼有一连串让游客快乐的举措,不断强化游客体验,营造快乐的氛围。


1.免费给游客送货

游客来游乐园玩耍,如果手里拿太多东西,他能尽兴地玩吗?迪士尼深刻洞察到这一点,所以制定了一项举措:游客在乐园内任何一家纪念品商店买完东西,只要填写一张送货单,所购买的商品便会在3小时后送至乐园门口的提货处。在这期间,游客大可两手空空地继续赏玩其他的游艺设备,当然也可能顺带又买了不少新的纪念品。可见,给游客方便就是给店家自己方便。


2.员工拥有特殊技能

迪士尼的员工拥有几个特殊的技能。一是“精通”各类照相机的操作。一位香港迪士尼员工说,乐园里的员工都必须会使用世界上最先进的照相机。为此,公司在“迪士尼大学”专门设有学照相的课程,对各种各样的相机操作进行教授。二是要将地图熟记于心。任何职位的香港迪士尼员工,心中都必须有一份地图。有人要喝可乐,有人要买纪念品,游客还会问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每名员工都要把整个迪士尼的地图熟记在脑子里,对迪士尼的每个方向和位置都要明确。三是扮好演员角色。迪士尼有严格的培训体系,其要求每个员工都是演员,每样东西,哪怕是扫帚,也是一个道具。所以,员工每天上班的时候就在演戏,是这个舞台的一部分。四是会抱小孩和包尿布。孩子的妈妈可能会叫任何员工帮忙抱小孩或包尿布,如果员工不会这些“分外事”,就会增添游客的麻烦。


3.开通“快速通道”

各地迪士尼都很火爆,火爆之后就会产生非常严重的“排队现象”,而排队现象屡次遭到游客的抱怨和投诉。为应对危及用户体验的问题,迪士尼乐园为游客设置了“快速通道”服务,这相当于绿色通道服务。这是个类似期权的东西。游客可以凭门票,每隔若干小时获得一张某个项目的“快速通道”服务。利用这张“快速通道”,游客无须排队即可快速入场。这样可以省下不少入场时间,唯一的缺点就是入场时间由“快速通道”规定,不可早也不可晚。要充分利用“快速通道”服务,就要充分计算好时间,做个周密计划,按时往来于需要排队和可以快速入场的游艺项目之间。“快速通道”服务可以分流游客,也变相提升了用户的体验,至少大大减少了游客的抱怨。


4.解决儿童丢失问题的好办法

迪士尼是儿童的乐园,儿童是迪士尼乐园最主要的客人之一。在数万人中丢失儿童是一件极可能的事情。但迪士尼乐园从不用广播寻找丢失的儿童。内地很多游乐园都采用这种快捷的方式找寻丢失的儿童,殊不知它带来了多大的负面作用。这样的广播会给其他的家长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这样谁还敢带孩子来玩呢?

所以,迪士尼有规定,乐园里的任何员工遇见走丢的儿童,都会将其领到特定的屋子,里面有童话般的环境,孩子们能自由地玩乐。员工们再利用一切方法辨认孩子的身份,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孩子的父母。通常情况下,妈妈们焦急地赶来时,都会看见自己的孩子正在悠闲地吃着东西、快乐地玩着游戏。这样,迪士尼就“偷偷地”解决了丢失儿童的问题。


5.服务细节标准化

迪士尼格外重视员工的培训。比如,跟小孩说话要蹲下,这也是全球迪士尼的一个规范。因为员工蹲下后的眼睛跟小孩的眼睛可以保持同一个高度,不会让小孩抬着头跟员工讲话,也没有距离感。

迪士尼通过上述的举措,用行为强化“快乐”的等号,这才有了迪士尼强势的品牌联想和难以磨灭的品牌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