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化理论视野下的青年价值观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六章 青少年国家态度与全球态度的关系

——来自北京和郑州青少年研究的证据

本研究利用2007年在北京和郑州两座城市针对1082名青少年所做的一项随机抽样调查数据,对国家态度和全球态度的结构及其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根据探索性、验证性因素分析的结果,我们验证了国家态度的三个子成分——一般自豪感、国家优越感和国家责任感,全球态度的三个子成分——接纳外来文化、无冲突时态度和有冲突时态度。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并不会影响青少年的国家态度,但对全球态度有显著影响,SES越高,青少年的全球态度越积极。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国家态度对全球态度的关系是复杂的:一般自豪感和国家责任感对全球的态度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力,越自豪者越在乎全球和人类生存利益,在遇到非实质性冲突时也越能够表现出豁达和大度的风范,国家责任感强者也能更多地关心人类的共同利益;而带有非批判性特色的国家优越感会对全球态度产生消极的影响,优越感越强,就越可能不同情“人类”,即使在遇到非实质性的冲突时也会表现出较狭隘倾向。

作为目前国际社会最大的合法群体,国家对于每个成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成员对于其法定的归属国的认同、投入、爱,对于一个国家的内部凝聚力、和平和稳定的意义早就为很多研究者所关注。事实上,对国家的认知、情感和态度、行为的一致性对于每个个体的自我统一性的建构和幸福感的保持等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很难想象,如果强迫一个在心理上并不认可国家做法的人对国家投入情感甚至为共同的事业奋斗,那将不仅仅会带来消极的应对和低劣的凝聚,而且将会造成可能的反抗和抵触情绪。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他们尚处在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如果在不能深入了解情况的前提下进行教育,势必会带来价值观发展的严重障碍。

此外,随着国际化、全球化的来临,“地球村”“全球一体化”、“共同体”等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日益紧密。这种紧密的关系已经通过人们行动的各个角度渗透到他们的生活中。人既是国家公民也是世界一员的说法也渐渐深入人心。那么,受影响最大的城市地区是否也会在这些思潮的影响下改变自己爱国或爱世界的观念呢?是否能够如以往的人们一样保持对祖国的深厚感情而排斥别国或者别国人?还是如全球化所带来的世界一体化的趋势一样,因为爱国而更加爱别国或者别国人呢?

本文利用的是2007年在北京和郑州两座城市针对1082名青少年所做的一项大型调查的数据。本章拟探讨以下三个问题:(1)我国青少年究竟有何种国家态度?(2)家长的一系列的特征是否会影响青少年的国家态度?(3)国家态度对全球态度是否会有影响?为了解决这三个问题,还要先明确界定国家态度及全球态度的内涵及其结构。

在结构安排上,本章首先要辨析目前存在的关于国家态度及其相近概念,以及对概念的测量。然后,根据已有的模型理论确定国家态度的完整测验及其结构。并利用统计方法确定影响国家态度的可能的家庭因素。接着,探讨国家态度与全球态度之间的关系。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对结果进行相应的综合分析,讨论其对于爱国主义教育、全球意识教育等相关政策制定及全球化发展的意义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