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发展报告(2018)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园外机构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如果说幼儿园实施传统文化教育主要是采取融合方式,即在“五大领域”课程中融合传统文化教育;那么园外机构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则主要是通过“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即传统文化教育融合其他领域。

(一)不同类型[5]

1.私塾读经

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兴起以经典读诵为先导,最早由王财贵教授发起。早在1994年,王财贵教授就在台湾倡导“读经运动”,为大陆掀起读经运动奠定了基础。台湾及全球的读经思潮逐渐扩展到大陆,大陆读经运动首先在民间兴起。1997年,大陆第一个读经推广机构“中华文化研习中心”在厦门成立。各类公益的读经班、社区读经活动随即在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兴起。“绍南文化读经教育推广中心”、“北京四海儿童经典导读中心”和“武汉老古大方经典文化教育中心”相继成立,为大陆开设少儿经典教育培训机构奠定了基础,也一直是大陆民间推广读经教育的中坚力量。

全国最早的全日制私塾是2002年创办于上海的孟母堂,因为办学资质等种种问题曾两次被叫停。孟母堂的发展困境其实也反映了当代私塾存在的共性问题和困境。尽管生存环境比较艰难,但社会对国学教育日益高涨的需求催生了一大批私塾,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的私塾也越来越多。四海孔子书院是国内最早的私塾之一,也是王财贵教授主张的“儿童读经教育”的典型机构,多年来一直贯彻经典诵读教法,同时还进行音乐教育、美术教育、外文读经、大量识字与博览群书的教学,兼顾琴、棋、书、画、武术等才艺之学习。受王财贵教授少儿读经理念的影响,无论是公益的读经班还是全日制私塾,多数以经典读诵和背诵为主,有的机构会辅以一些国艺的课程。

全日制经典文化教育幼儿园从2000年以后开始不断涌现。幼儿园分为日托和全托两种,日托由家长早晚接送,全托由家长每周五接走、下周一送来。幼儿园规模不等,有10~30人规模的小型幼儿园,也有100人左右的中等规模幼儿园。类似于家庭教育场所的私塾为数不多,但由于其标新立异能够吸引公众眼球,因此在媒体上的曝光率较高。这些私塾用封闭式、小班、全日制教学方式,学生们吃、住、行都在一起,学习和生活全部由学校教师负责;学生之间以兄弟姐妹相称,类似于大家庭的感觉。

创建幼儿读经班是希望幼儿能在记忆黄金时期,通过诵读古今中外经典的篇章,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全面发展的目的。读经班一般在周末时间开展活动,每次课程1~2小时,生源流动大,人数不固定。幼儿读经班的主动开展主要是四种因素驱动:一是传承中华文化的价值诉求,认为文化复兴应该从娃娃抓起;二是改变教育体制的弊端,作为依靠一种自我力量弥补现行学校教育不足、改变现行教育体制弊端的积极尝试;三是获得知识、提高技能、丰富底蕴;四是经济利益的驱使,名利双收。[6]从家长送孩子上读经班的目的来看,大体分为三类:第一,家长本身喜欢传统文化,希望孩子从小能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浸染;第二,家长出于读经班的效果,对孩子接受经典文化教育后的表现很认可;第三,家长因为孩子性格怪异、不听话、身上有些不良习气等,希望孩子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得到改善。

2.传统蒙学的活化

目前,除少数私塾机构仍坚持纯粹读经外,[7]大部分幼儿传统文化教育机构在原有读经基础之上增设幼儿园五大领域的相关课程,内容涉及武术、舞蹈、围棋、书法、国画、戏剧等。北京的汇贤雅少儿国学馆、山西的止谦学园和北辰学堂是典型代表。

汇贤雅少儿国学馆

汇贤雅少儿国学馆以“学习经典、启迪智慧、完善品格、成就人生”为理念,在教学方面,除了经典读诵外,还把经典中意思相对浅显且与少儿生活相关的经典语句进行讲解,讲解过程融入故事教学、游戏教学等教学方法。在经典背诵、意思讲解的基础上还进行力行的指导和教育,倡导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塑造独立完整的人格。力行引导包括行为习惯、德行和心性引导。行为习惯引导主要以《弟子规》为行为规范,基本涵盖了幼儿所有日常言行、饮食、卫生、学习等内容;德行引导以“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五常”(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心性引导主要感受孩子言语行为背后的内心世界,善的要适时表扬,不善的要及时引导,“蒙以养正”,以达“中和”,“止于至善”。学馆注重对孩子的静定训练,这是一种让自己安静下来的心性训练,静定的时间由短逐渐延长。除了国学经典教学,国学馆还注重传统的琴、棋、书、画等多方面国艺教学,开展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趣味活动来对学生实施教化,比如亲子活动、节日活动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方位的国学素养。

山西太原的止谦学园

山西太原止谦学园的诵读经典每天为4~6小时,形式为老师领诵,大班的孩子可以自己读。老师们反复带领孩子诵读和记忆,“只鼓励,不强求”。对于这种教学方式,园长赵阳解释:“成人往往认为经典太难了,孩子学不会,但实际并非如此。对孩子们来说,背儿歌与背《大学》并没有难易之分。只要方法得当,孩子们的记忆效果比成人要好得多。”止谦学园的孩子能将《弟子规》《道德经》等经典脱口而出。

学园注重行为规范的引导,老师们会贯穿在平时的生活中,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让学生们变得礼貌有加、温文尔雅。比如在止谦学园里,如果学生如厕后直接出来,老师会提醒说“便溺回”,孩子们回答“辄净手”,然后自己就会觉察到刚忘了洗手,马上返回去把手洗干净。因为“便溺回,辄净手”是《弟子规》中的一句话,孩子在背诵于心的过程中,知道生活中也应该这样做。

止谦学园设置了感恩训练。吃饭之前,孩子四周围坐,当饭在每人面前摆好后,孩子们齐声诵读《感恩词》,“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谢老师辛勤教导,感谢同学关心帮助,感谢农夫辛勤耕作”。念完后深深鞠一躬然后开始吃饭。《感恩词》是孩子们餐前的必修课。用完餐的孩子都会向还在用餐的同学深深鞠躬,并说“我吃好了,各位请慢用”。然后把自己的小凳放到墙角固定的地方,再去大厅玩耍。

学园设置儒雅的环境,墙壁上挂着《弟子规》《二十四孝图》等国学读物,还有古筝、古琴等乐器。客厅正面墙上挂着孔子像,中间摆放着古朴的长形桌椅。学园还不间断播放舒缓的古琴曲。

在止谦学园里,当父母接送孩子时,不到四岁的孩子会自己换鞋,把脱下的拖鞋放进写着自己名字的鞋柜。家长访谈也印证了这一点,接受过儒家经典文化教育的孩子自理能力比同龄的其他孩子要强,可以自己穿衣、洗澡、整理书包等。

北辰学堂

北辰学堂是山西太原一所民间私塾,遵循“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的人生成长规律,读诵四书五经,读经典英语,看中外传世名画,听中华古乐与世界名曲,同时还开设了武术、书法、围棋、歌舞、戏剧等课程。与其他幼儿园相比,北辰学堂的作息与课程设置独具特色。

3.力行与道德养成

除了经典诵读的传统文化教育机构之外,还有以力行为主的传统文化教育机构,主要是以《弟子规》的力行为主,认为行为道德的改善是根本。他们以《弟子规》为总纲,逐一落实在日常生活中。一是敬长,家长与教师相互配合、树立威信,使孩子在敬仰的心态下接受教师、家长的教诲;二是扬善,反躬自省,多看到别人的优点,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三是力行,养成动手能力,培养责任感。最具代表性的是安徽的庐江传统文化教育学校。

庐江传统文化学校

庐江传统文化教育学校采取长期修学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长期班根据学校安排的教学内容逐步深入学习,以学完应学的课业为原则,没有具体的学业年限。短期班主要是在国家教育制度规定的寒暑假举办,授课的内容根据各个短期班的性质和对象,选择《弟子规》《圣贤风范》《常礼举要》《古文观止》《健康常识》《德育故事》等内容。学校采用“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管理模式,以传统的伦理道德教育为核心内容,辅以剪纸、中国画、毛笔书法、硬笔书法、篆刻、音乐、太极拳等才艺技能培训课程,以《弟子规》为日常生活行为规范,采取“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的方法。

4.传统文化服务机构

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相关服务机构的诞生,这类机构率先在广州出现,随即在北京等城市也出现了类似的机构。市场上多数国学私塾、教育机构都没有足够的师资和教学能力,因此不少教育服务机构应运而生。它们并不从事一线的国学教育,而是作为“上游供应商”对一些有需求的幼儿园服务,为它们提供教材、设计课程、培养师资,增加它们的国学元素,营造国学氛围。幼儿传统文化服务机构能够为幼儿园提供全方位的国学教育解决方案,硬件上以机构外观包装设计为主,为其营造国学学习氛围;软件上包括师资培训、课程设计、教材开发、教案编写等。此外,幼儿传统文化教育服务机构还会为幼儿教育机构提供一些额外的增值服务,如短期国学讲座、国学活动策划、国学特色营销等。比较典型的案例是华鼎书院,华鼎书院针对目前计划开展国学教育的幼儿园提供师资培训、国学咨询、教材配套、品牌加盟、投资合作、创业指导六大服务。幼儿传统文化教育服务机构也在不断地探索发展方向,在项目繁多的服务中,大多数机构都看好幼儿师资培训领域。

5.其他探索

在以上几种类型之外,近几年出现了一些新的幼儿教育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相结合的本土探索,三亲教育就是典型个案。三亲教育即“华夏三亲启蒙教育”,是由公共经济研究会中国乡村文明研究中心、施永青基金(香港)北京代表处、北京凤凰耕读书院等机构共同发起的儿童启蒙教育实验项目。

三亲教育

三亲教育坚持从传承汲取中国古代礼乐启蒙教化之精华、秉承陶行知乡村平民教育理念、借鉴国际华德福人智学等先进教育方法出发,探索一套“修德、开慧、学艺”的中国式儿童教育新思路,形成了儿童启蒙教育的三理念源头、四结合模式、五同步内容、六启蒙课程的教育新模式。通过亲情、亲自然、亲乡土的三亲教育,为儿童种下幸福一生的德、慧、艺三颗种子。三亲教育的课程服务于儿童身心整体成长,德、慧、艺全修的要求,形成了“儿童新六艺教育”,即自然开慧教育、经典诵读教育、行为养正教育、四季农耕教育、心灵手巧教育、礼乐艺养教育。三亲教育自2014年启动以来,项目在山西长治、山西永济、河南兰考三个初始试点幼儿园及后续加入的山西长治县、河南南阳文化周庄、贵州黎平县、北京凤凰公社七个试点幼儿园进行了探索。

(二)教材与教学

受王财贵读经理念的影响,目前园外机构使用的教材基本以经典原典为主,都有大字排版、配注拼音、方便读诵的特点。目前幼儿传统文化教育教材主要包括绍南文化读经教育推广中心的《儿童中国文化导读》之“经典诵读本”、四海孔子书院出版的“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丛书”、育灵童教育研究院出版的儿童版“儿童经典诵读——中西文化经典套装”、汇贤雅国学堂自己编订的教材、问学堂出版的《国学启蒙宝典》等。

绍南文化和四海孔子书院出版的教材是出版最早也是至今使用最为广泛的幼儿经典读本。绍南文化读经教育推广中心的教材依据王财贵教授的教育理念而编订,其特色是“大字”“白文”,不仅适合儿童读诵,更方便成人读诵。为保证读音准确性,另外还配有读诵的CD。为了使经典读诵教育更形象化,市场上出现了动漫版幼儿国学教材,以动画的形式传播国学经典。北京育灵童倡导以经典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核心,先后推出了《育灵童经典诵读(儿童版)》《育灵童经典诵读(家长版)》《育灵童经典诵读(教学版)》《育灵童经典教育(音乐版)》等一系列多媒体国学教育CD,并在全国各地举办多场“经典诵读与儿童潜能开发”专题讲座。上海问学堂则针对0~13岁儿童的心理特点、认知模式和接受水平,推出《国学启蒙宝典》。

总之,“三百千弟子规”等蒙学读物是最普遍的教材,《大学》《论语》等儒家经典也是较为广泛的读本,此外,有的机构还会选择一些古典诗词以及道家思想的读本。比如,诲尔童蒙班选择了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儿童读本》,[8]将其中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孝经·弟子规·增广贤文》、《老子·大学·中庸》、《论语》、《唐诗三百首》和《幼学琼林》作为教材。每册教材都是文字加注释,配有情景图画。

教学时,遵循熟读成诵的原理,只求背诵,不求甚解。通过教师带读、全体齐读、分组诵读、学生领读等多种方式,反复多念,最后背诵。从诵读次第来看,一般先是从《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蒙学读物读起,然后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等儒家经典,最后是《诗经》《易经》以及其他一些诸子百家经典。在读诵过程中,教师会进行不同程度的讲解,有时会穿插一些小故事、历史知识和文史知识等,还会讲解其中的一些行为规范,注重对孩子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教育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知识增长和日常行为变化两个方面。学生的识字量得到提升,能够识记、背诵一些传统文化经典,通过背诵经典,记忆力得到锻炼,了解一些历史知识,受到古文美感的熏陶,为将来学习打下基础。在日常行为方面,通过对家长的访谈,发现孩子在学习兴趣、自理能力、定力、生活礼仪等方面有明显变化。“以前不喜欢看书,现在要求我们主动给他买书。”孩子能够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吃饭、穿衣、收拾书包等,也能帮父母做一些家务。此外,通过静定训练,孩子定力增强,能坐得住;也更加懂事,待人更有礼貌,见到长辈主动打招呼问好,懂得与人分享。

(三)师资培训

园外机构的师资培训是应幼儿国学教育发展的需要而出现的,也是民间自发形成,没有成熟的教学方式和运作模式,同幼儿传统文化教育一样,都处在摸索阶段。虽然主办方和主办地点不同,但培训的对象基本是幼儿传统文化教育机构的创办者或从业者、体制内对传统文化教育感兴趣的教师、热心幼儿传统文化教育的家长以及爱好传统文化的相关人士。培训的内容基本定位在经典诵读、教学指导、座谈交流、游学观摩、古迹游览等方面,有的机构还开设一些书法、礼仪、吟诵等课程。

汇贤雅少儿国学馆

北京汇贤雅少儿国学馆有80余家加盟机构,为推动行业发展,每年都举办国学教师研修班,其宗旨是“传承经典智慧,学习圣贤之道,分享教学经验,推动国学发展”。国学研修班研讨的主题包括全国国学教育的现状和发展态势,国学及国学教师的修学和为师之道,如何建立国学教师的培养机制和体系,如何进行国学机构的创办、运营和教学管理等问题。其课程体系包括:国学教育概论及办学之道,国学教师修学及团队培养,国学经典的学习与修身之道,蒙学概论及古代蒙学教学法,吟诵之道及蒙学经典吟诵,甲骨文绘画及识字教学法,儿童礼仪及引导教学法,幼儿至少年的德行及习惯培养,书法学习及书法教学的开展,诗词弦歌及乐教的开展,经典诵读的教法、流程及经验,经典讲解的教法、流程及经验。由此可见,其培训研修内容基本涵盖了传统文化的内容。

汇贤雅认为,国学教师应具备五方面的基本素养:(1)礼仪;(2)文化素养,包括国学基本素养和行为规范基础;(3)教学素养,包括经典诵读、经典讲解、力行引导[行为习惯、德行和心性,行为习惯引导主要以《弟子规》为行为规范,基本涵盖了幼儿所有日常言行、饮食、卫生、学习等内容;德行引导以“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五常”(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心性引导主要感受孩子言语行为背后的内心世界,善的要适时表扬,不善的要及时引导,“蒙以养正”,以达“中和”,“止于至善”。力行引导,教师“以身作则,以身示范”](4)身心修学;(5)幼教专业基础(如儿童发展心理学等)。

汇贤雅为教师在职培训提供的大纲主要是:家道家训;传统文化艺术,包括汉字文化、音律音乐、天文历法、地理建筑、围棋象棋、书法国画、太极武术、诗词格律、儿童中医、诗文吟诵等;历史及文化常识;教育基本原理及教育心理学知识。

华夏三亲启蒙教育

华夏三亲启蒙教育也配备了教师自修手册,该手册传承汲取中国古代礼乐启蒙教化之精华、秉承陶行知乡村平民教育理念、借鉴华德福人智学科学教育思想,是在两年项目探索、发展的过程中积累的一些指导原则,也是教师们自己总结、回顾和提炼的原则。手册介绍了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方法、教育内容;介绍了教师三修,即修心、修德、修为(实际上是一个教师的基本素养:爱心、童心、灵心,孝德、仁德、礼德,行为、作为、无为);介绍了教师学习的相关资源。该手册源于实践,能够对进入三亲启蒙教育的教师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