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环境工程对寄生虫病影响的监测
一、环境中寄生虫病常见的传播途径
(一)经水途径
不少寄生虫是经水而进入人体的。水源如被某些寄生虫的感染期虫卵或幼虫污染,人可因饮水或和接触疫水而感染。如饮用被溶组织内阿米巴成熟包囊污染的水可感染阿米巴,接触含血吸虫尾蚴的疫水可感染血吸虫。经饮水传播的寄生虫病具有病例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均可发病等特点。经接触疫水传播的寄生虫病则具有病人均有疫水接触史,发病不仅有地区性和季节性的特点,而且有职业上的差别。
(二)经食物途径
我国不少地区有以人粪作为肥料的耕作习俗,粪便中的感染期虫卵污染蔬菜、水果是常见的传播途径。因此生食蔬菜或未洗净、削皮的水果等常成为某些寄生虫病传播的重要方式。鱼、肉等食品本身含有的寄生虫也是导致某些寄生虫病传播的重要途径,如生食或半生食含感染期幼虫的猪肉可感染猪带绦虫、旋毛虫;生食或半生食含囊蚴的鱼肉可感染华支睾吸虫等。经食物传播的寄生虫病有患者同吃某一食物、未进食该食物者不发病的特点。
(三)经土壤途径
有些直接发育型的线虫,如蛔虫、鞭虫、钩虫等产的卵需在土壤中发育为感染性卵或幼虫,人体感染与接触土壤有关。有的寄生虫卵对外界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如蛔虫卵能在浅层土壤中生存数年,由于日积月累,它们可在土壤中达到惊人的数量。
(四)经空气(飞沫)途径
有些寄生虫的感染期可借助空气或飞沫传播,如蛲虫卵、棘阿米巴可在空气中漂浮,并可随呼吸进入人体引起感染。
二、粪便监测技术
通过粪便可检测蛔虫、鞭虫、蛲虫、钩虫、肝吸虫、并殖吸虫、血吸虫、华支睾吸虫、布氏姜片吸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短膜壳绦虫、溶组织内阿米巴、贾第虫等。以下以血吸虫病风险监测为例介绍粪便监测技术。
(一)监测目的
调查血吸虫病重度流行区易感地带(或有螺环境)的禁牧情况和野粪污染情况,评价血吸虫病的传播风险。
(二)监测范围与数量的确定
每县选择2个疫情较重的流行乡、每个乡随机抽取2个行政村作为监测村。选点原则包括:①人兽活动频繁的高危环境,或该处近3年内查出有感染性媒介或粪便分布;②监测点应选择在距流行村1000米以内,如血吸虫病的湖沼型流行村在垸内、垸外易感地带各选择1个评估点,山丘型流行村则以村庄附近的沟渠、田地或荒坡等为评估点。
(三)监测时间与内容
每年的6~7月份,调查监测点的禁牧情况,野粪的种类、数量、密度和感染情况,以及钉螺的密度和感染情况等。
(四)抽样框的确定
每个评估点内,共选择3个抽样框,每个抽样框的面积为100m 2(10m×10m)。抽样框原则在牲畜活动区域内选择;未发现畜群放养时,根据牛粪分布、钉螺分布、人兽活动频繁等情况进行选择。
(五)野粪污染情况
首先对每个评估点内家畜数量、种类进行计数。然后对每个抽样框内的粪便数量进行计数,并记录粪便性质(新鲜或陈旧/干燥),对发现的新鲜粪便全部进行采样(每堆粪便取200g)和孵化检查血吸虫感染情况。
(六)监测指标
监测指标包括每个评估环境内家畜的种类和数量、每抽样框家畜粪的堆数、每抽样框新鲜牛粪的阳性率。
三、水体病原体的监测技术
通过水体监测可检测阿米巴、隐孢子虫等病原体。以隐孢子虫病(Cryptosporidiosis)为主例介绍水体病原体监测技术。
(一)监测目的
调查隐孢子虫病流行区易感地带的水体污染情况,评价隐孢子虫病的流行情况与传播风险。
(二)监测范围
各类监测点原则上应当固定,以反映水质长期变化趋势,分集中供水和地面水供水等。
1.集中供水的监测点设置
(1)城市市政供水:
全部市政供水均纳入监测网,如每个市政水厂设置1个出厂水监测点;省会城市城区设置40个末梢水监测点,地级城市城区设置20个末梢水监测点;县或县级市政府所在地城镇设置10个末梢水监测点。其中,学校末梢水监测点所占比例不低于10%。
(2)城市自建供水:
至少将3个自建水厂纳入国家监测网,不足3个的全部纳入,应当尽量选取不同水源和不同净水工艺的自建水厂。每个自建水厂设置1个出厂水监测点和至少1个末梢水监测点。
(3)城市二次供水:
至少将10个二次供水设施纳入国家监测网,不足10个的全部纳入。其中,至少包括1个学校二次供水设施。
(4)农村集中式供水:
每个涉农县选择20个农村集中式供水水厂纳入国家监测网,不足20个的全部纳入,应当尽量选取不同水源的集中式供水水厂。每个农村集中式供水水厂设置1个出厂水监测点和1个末梢水监测点。
(5)农村学校自建设施供水:
至少将5所采用自建设施供水的农村学校纳入国家监测网,不足5所的全部纳入,应当尽量选取不同水源的学校供水。每个学校自建设施供水设置1个监测点。
(6)农村分散式供水:
每个涉农县设置4~5个分散式供水监测点纳入国家监测网。
2.地表水监测点的设置
地面水采样通常是先设置采样断面,再在采样断面上设采样点。采样点的设置数目和位置的确定应视水面(采样断面)宽度、水深和水质均匀程度及监测目的等因素而定。以水面宽窄来确定河流采样点多少,对于湖泊和水库一般按2km 2布设一个采样点的比例设点采样监测。
(三)水样采集与保存
1.集中供水的水样采集
水样采集与保存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水样的采集与保存》(GB/T5750.2-2006)执行。各类监测点水样采样位置如下:出厂水应当位于水处理完成后进入输送管道前的取水口处,末梢水一般应位于用户水龙头处,二次供水应位于蓄水池或水箱出水口处,学校自建设施供水应位于用户取水口处,分散式供水应位于家庭储水器内。
2.地表水的采集
应根据采样目的来选择适宜的采样时间和频率。一般在枯、丰、平水期各采样1~2次。为便于掌握水质的季节变化,1个月采样1次最好。饮用水源地全年采样不少于12次,采样时间根据具体情况选定。一般中小河流全年采样6次,按丰、枯、平3期,每期采样2次。潮汐河流全年按丰、枯、平3期,每期采样2天,分别在大潮期和小潮期进行,每次应当在当天涨潮、退潮时采样,并分别加以测定。涨潮水样应在各断面涨平时采样,退潮时也应当在各断面退平时采样,若无条件,小潮期可不采样。设有专门监测站的湖、水库,每月采样不少于1次,全年不少于12次,其他湖、水库每年采样2次,枯、丰水期各1次。
四、土壤病原体的监测技术
蛔虫、鞭虫、钩虫等寄生虫产的卵在土壤中发育为感染性卵或幼虫,经某种方式即可感染人群。下面以钩虫、蛔虫、鞭虫和蛲虫等土源性线虫为例,介绍土壤病原体监测技术的相关步骤。
(一)监测目的
了解土源性线虫病流行动态及影响因素,掌握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为制订防治对策和评价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也可为国家和地方卫生城市(城镇)创建工作提供相关评价依据。
(二)监测范围
监测点所在县(市、区)具有一定的工作基础与技术能力。监测点固定在一个行政村或若干自然村,总人口数一般不少于1500人,每次受检人数不少于1000人。
(三)监测内容与方法
1.人群感染情况监测
主要监测钩虫、蛔虫、鞭虫及蛲虫,检查到其他虫种一并登记。监测对象的年龄在3周岁以上。每年9~11月份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1粪3检)进行检查,3~12周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卵。根据监测结果计算钩虫、蛔虫、鞭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度,蛲虫计算感染率。
2.土壤中人蛔虫卵污染情况监测
每个监测点随机抽取10户,每户采集菜园、厕所周边、庭院、厨房4类地点的土样。每户每类地点采样1份,每份30g。镜检受精或未受精蛔虫卵,并以土壤培养法区别死活受精蛔虫卵。根据结果分别计数蛔虫卵、受精蛔虫卵和培养后活受精蛔虫卵。
3.相关因素调查
调查监测点的地理环境、气温、湿度、降雨、农作物、经济水平、卫生状况、防治措施等自然和社会因素。
4.城市(城镇)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监测
拟申报国家和地方卫生城市(城镇)的地区需进行城市(城镇)对14岁以下儿童蛔虫感染进行监测。总人口数在50万以上的城市,调查人数不少于1500人;总人口数在50万以下的城市,调查人数不少于1000人。分别在城区和郊区各随机抽取2所学校,对14岁以下各年级学生开展蛔虫感染监测,每年级至少调查100人。检查内容包括蛔虫卵的检测,方法是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1粪3检)检查粪便标本,观察蛔虫感染情况。根据监测结果统计该区域14岁以下儿童的蛔虫感染率和感染度。
(四)镜检质量控制
上级专业机构负责组织对监测点镜检结果进行复检,对每个监测点至少抽检30%的阳性片(如阳性片不足10片则全部检查),假阳性率不得超过10%;阴性片至少抽检5%,假阴性率不得超过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