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是消灭敌人的最佳策略
南怀瑾先生感慨战国时期各国百姓生活的水深火热,从而分析其原因,指出当时各国之所以走富国强兵的路线,大多都是为了雪耻强国。这是战国时代各国间共同的情况——相当于个人的冤冤相报。在循环报复的思想下,绵延了几百年的战乱苦了几代百姓。
确实,在孟子游于魏国时,正值梁惠王“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梁惠王心中所想就是富国强兵,以雪前耻,根本不会去理会孟子“仁者无敌”那一套。这可以说是战国时代各种战乱四起的原因之一。国家间因仇恨、因“睚眦必报”而兵戎相见,最后受伤害的是百姓。而个人冤冤相报既伤人又害己。
苏不韦的一生生活在仇恨之中,为报仇竭心尽力。李皓只因一点儿私人恩怨,不忍私仇,就置人于死地,结果招致老婆孩子被杀,死了的父亲也跟着受辱,自己最终气愤而死,被天下人耻笑,真是愚蠢至极。冤冤相报就是如此,仇恨双方都得不到好处,这是一种“双输”的行为。因此何不将“冤冤相报何时了”变成“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双赢,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仇恨。
抛却心中仇恨,这既是宽恕了别人,也是原谅了自己。有人曾经这样说过,消灭敌人最好的办法是把他们变成自己的朋友。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摩擦是不可避免的,但你大可不必将它们看得太严重,动辄就上升到仇恨的地步。多一些宽容,多一份爱心,你的生活会多一点温暖,多一缕阳光。当你用宽容换来内心的豁达,用宽恕换来敌人的微笑时,你难道不是把最好的心情留给了自己吗?宽恕别人的过错,宽容别人的无意冒犯,宽容别人的缺点与不足,同时也等于宽容了自己。
当然宽容并不是“以德报怨”,这是一种没有原则的宽容。孔子提倡“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体现出了老夫子的睿智,因为宽容也是有条件、有原则的,不可因一味宽容而纵容邪恶,这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古人云:“冤冤相报何时了,得饶人处且饶人。”这是一种宽容,一种博大的胸怀,一种不拘小节的潇洒,一种伟大的仁慈。自古至今,宽容被圣贤乃至平民百姓尊奉为做人的准则和信念,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部分,并且被视为育人律己的一条光辉典则。宽容也是一种幸福,饶恕别人,自己也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