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的32堂国学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六课 身在红尘,心在山林

中空无用有大用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老子用比喻的方式向人们讲述了“中空无用有大用”的道理。南怀瑾先生讲解说,古代造车,车轮至关重要,车毂的中心支点是一个小圆孔,由此向外周延,共有30根支柱辐辏,外包一个大圆圈,便构成一个内外圆圈的大车轮。以这种30辐凑合而构成的车轮来讲,没有哪一根支柱算是车轮载力的重点,因为30根平均使力,根根都发挥了特定的功能而完成转轮的效用,无所谓哪一根更重要。可是它的中心,却是空无一物,既不偏向支持任何一根支柱,也不做任何一根支柱的固定方向。因此才能活用不休,永无止境。

能够承担任重道远的负载的车毂,之所以能够活用不休,是因为有一个支持全体共力的中心圆孔,圆孔中空无物,因而能够承载多方力量,轮转无穷。这就是无用之用的大用,无为而无不为的要妙。

南怀瑾先生进一步说,透过车轮的自然法则,人们便可以了解修身成就的要诀,即中空无物,任运于有无之间,虚怀无物,合众辅而成大力。“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制作陶器,必须把泥土做成一个防范内外渗漏的周延外形,使它中间空空如也,才能使其在使用时,随意装载盛满,达到效果。说到中空无用不由让人想到《水浒传》中梁山水泊的军师绰号智多星的吴用,果真是无用而有大用。

在历史上,这一类的典故可谓不少,“萧规曹随”便是其中一则。

汉惠帝即位的第二年,年老的相国萧何病重。汉惠帝亲自去探望,提及接替相国之职的人选,当惠帝提到曹参,原本对继任人选不置可否的萧何也点头赞成。

曹参原本为大将,高祖封长子刘肥做齐王时,叫曹参做齐相。那时,天下初定,齐地百姓伪诈多变,加之多年战争的破坏,经济凋敝,民不聊生。曹参任用隐士盖公的黄老学说,“治道贵清静,而民自定”,清静无为,百姓安居。萧何一死,汉惠帝马上命令曹参进长安,接替萧何做相国。曹参还是用清静无为的办法,一切按照萧何已经规定的章程办事,无所作为。惠帝对此有些不满,便让曹参的儿子曹窋去试探曹参。曹窋依据惠帝的叮嘱询问父亲:“高祖归了天,皇上那么年轻,国家大事全靠您来主持。可您天天喝酒,不问政事,长此下去,怎么能够治理好天下呢?”曹参闻言大怒,叫仆人拿板子来,把儿子痛打了一顿。

第二天,曹参上朝时,惠帝问及此事,曹参问:“陛下跟高祖比,哪一个更英明?”汉惠帝说:“那还用说,我怎么能比得上先皇。”曹参说:“臣跟萧相国比,哪一个更能干?”汉惠帝不禁微微一笑,说:“卿好像不如萧相国。”曹参说:“陛下说的话都对。陛下不如高皇帝,我又不如萧相国。高皇帝和萧相国平定了天下,又给我们制定了一套规章。我们只要按照他们的规定继续办,不要失职就是了。”汉惠帝到此才恍然大悟。

曹参可以称得上是深谙“无用大用”之道的智士,其实我们不必偏执地追求“有为”和“大用”,相反,力求无用,却往往是到头来更有大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人,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布衣隐士,似乎本身都无所作为,但却成就了大作为,就是因为他们谙熟了老庄“无用之才有大用”的处事之道。以虚无的胸怀包容一切功用,一切为我所用,这才是真正的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