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敞开心窍的大境界
人修道、治学、做人,不仅需要战战兢兢的严谨,同时也需要洒脱自在的怡然,对此,老子也有几个诗意的比喻,“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春暖花开,冰消雪融,普润大地,一如圣人胸襟气度的潇洒与自得。不但如此,一个修道人的言行、一举一动,还应该厚道老实、朴实不夸,仿佛一块璞玉,状如顽石,内在晶莹剔透,又如一方原木,表面其貌不扬,实则上等沉香。
“旷兮其若谷”,则是比喻思想的豁达、空灵。修道有成的人,脑子清明空灵,如同空洞的山谷,回音萦绕。只有心境永远保持在空灵之中,才是真正的七窍玲珑。南怀瑾先生点拨说,心境不空之人,便是庄子口中“蓬茅塞心”之人。人心不应被蓬茅堵住,而应海阔天空,空旷得纤尘不染。道家讲“清虚”,佛家讲空,空到极点,清虚到极点,智慧自然高远,正所谓“打破冥顽须悟空”。
只拘泥于一种形式之中,只会让心灵关闭、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开通心窍,才能融会贯通。明道禅师的偈语,也是说明了这个问题。
所谓真人不露相,悟道之人皆大智若愚,和光同尘,表面普通,内在光华,“浑兮其若浊”,看似浑浑噩噩,什么都不懂,其实一切了然于心。因为真正悟道之士,不用刻意表示自己的修为,不会装模作样、故作姿态。以平凡混浊之态藏其智是修道的一个重要阶段,依老子的看法,一个修道有成的人,是难以用语言文字去界定的,勉强形容,只好以山谷、璞玉、释冰等意象来描述了。
佛经中有六如,可比人之心境,一如深溪虎,一如大海龙,一如高柳蝉,一如巫峡猿,一如兰亭鹤,一如潇湘雁,如此才能体会空谷回声、冰消雪融、璞玉沉香之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