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修身莫过于少求,养心莫善于寡欲
财富只是外形,心才是快乐的根
有一天梁惠王在他的花园里游玩,欣赏着各种飞禽走兽,不禁为自己能得此乐而得意不已,便语带讥讽地问孟子:“贤者亦有此乐乎?”意思是像你这样的贤者也喜欢这些吗?孟子不卑不亢,坦然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一个贤者,只有等到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时,才会享受这种园林的乐趣。可是一个不贤的人,即使有了这样的园林,也不会有真正的快乐。
南怀瑾先生对梁惠王和孟子的这次对话感触颇深。他将之与个人的心态联系起来,认为物质环境的好坏,固然可以影响到人的心情与思想。但有高度精神修养的人,同样也能够以自己的心去改变环境。如果没有立身处世的道德标准和精神修养,纵然有再多的财富、再好的物质环境,他也不会快乐。
快乐是一种身心愉快的状态,离苦得乐,是人最本质的需要。快乐很简单,它与一个人的财富、地位、名气无关,它不需要大量的金钱去支撑,也不需要以名气为后盾,更不需要乌纱帽来提携。相反,快乐只与一个人的内在有关,物质财富的获得可能让人获得快乐,可是处理不当则会成为人生的负累,生活从此远离快乐,永无宁日。
人生在世,名利钱财、金银珠宝等都是身外之物,即使时时刻刻永不停息、永无止境地去追求和索取,也不会有满足的时候。相反,一味地追求反而丢失了生活的宁静与快乐,真是得不偿失。快乐无须附丽,它只是内心深处的富足,它像一缕清纯的阳光,既可以照亮自己,也可以照耀周围的人。那些身无长物的人,同样可以获得人生的快乐。
孔子说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颜回短暂的一生,师从孔子,周游列国,虽有满腹经纶,德才兼备,但是甘于贫苦生活而不改其乐,可以说是乐由心生、无须附丽的典型了。
美国哲学家桑塔亚那说:“快乐是生命唯一的意义,没有快乐的地方,人类的生活会变得疯狂而可怜。”当我们哀叹命运不公、抱怨时运不济时,以为只有得到名利才快乐,那真是一件可悲的事情。快乐其实很简单,它就住在每个人的心里,不过,需要你用心寻找。有位哲人曾经说过:只有心才是快乐的根。快乐不是霓虹灯下的买醉,不是一掷千金的快感。不放纵生命,不麻醉灵魂,珍惜生命的点点滴滴,才是快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激生命,感激阳光雨露,忘却曾经的苦痛,快乐之情会油然而生;历尽沧桑后,快乐是一份安心,宠辱不惊,不为利驱,不为名逐,不为情惑,快乐是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的散淡安然。
如果你希望有所成就并且生活得逍遥自在、豁达明朗,就首先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教养的人,一个有良好品格的人,一个有丰富心灵的人,一个有益于他人的人,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那些使人沮丧和紧张的因素,从而充分享受工作和生活本身蕴含的乐趣,在任何情况下保持一种“临清风,对朗月,登山泛水,肆意酣歌”的心境,陶陶然乐在其中,不亦快哉!
行走于青山绿水之间,且听风吟,了无牵挂,快乐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