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一只眼睛,看住心中的狂野与贪婪
孟子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意思是说一件东西,用秤称过,才知道它的轻重;用尺量过,才知道它的长短。世间万物,也都是这个样子,要经过某些标准的衡量,才知道究竟。而一个人的心理,更应该如此,经常反省衡量,才能认识自己、改善自己。
南怀瑾先生作为一位国学大师,其自身的修养已经达到了一定的境界,但他仍然坚持自我反省。先生认为,我们如果不及时反省,就会犯错误,而反省对道德修养的重要,就像秤与尺在权衡上所占的分量一样重要,所以,检讨自己的行为,多加反省,才可能知道自己是不是合乎道德的标准。如不反省,就无法知道自己的思想、心理行为中,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过,有哪些地方需要发扬光大。
有位哲学家在他晚年的时候刺瞎了自己的双眼。别人都不理解他的这一举动。他说,我只是为了更好地看清自己。上帝在每个人的肩上都挂了两个袋子,一个在胸前,一个在背后。前面的袋子装着自己的优点,后面的袋子则装着自己的缺点,结果,每个人只要一睁开眼睛,看见的就是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所以,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最优秀,而别人最愚蠢,因而对别人总是求全责备,对自己总是肯定赞扬。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真正的聪明人必须具备自知之明。何谓自知之明?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的学生曾子也强调:“吾日三省吾身。”圣人都有自知之明,无非是因为他们都留着一只眼睛审视着自己。
智闲禅师的话说得对,我们的心灵在复杂的环境中,难免要沾惹灰尘,使灵性被掩盖,因此要时时清理。只有善于自省的人,才能真正明心见性、把握自己的人生。
因此我们要留一只眼睛看自己,才能看住自己那一颗狂野的心和无限的贪欲,你才能明白自己到底是谁,你才能明白这世间什么事可为,什么事不可为。
留一只眼睛看自己,你才能看清人的本心,从而看清别人。因为你所思正是别人所思,你所欲正是别人所欲,你所苦正是别人所苦,这样推己及人,既看清了自己,又看清了别人。只有这样,才能明白人生在世,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从而获得内心的自在和宁静。
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那些认真审视自己,时刻反省自己的人,才可能真正觉悟。反省是一棵智慧树,只有深植在心中,它才能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