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搭配知识习得机制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内容提要

搭配知识是词汇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决定语言理解和产出质量的重要方面。由于搭配知识本身也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在语言体系中,搭配涉及语法、语义、语用等各个平面。在词汇知识体系中,搭配知识贯穿概念、符号等各个层面,既涉及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结、符号与符号之间的联结,又涉及概念与符号之间的联结。而这个联结体系中各知识单元的联结又是复杂多样的,受到不同因素的制约。

本书针对搭配知识体系的这些特点,分别通过中介语搭配分析和搭配理解测试,系统地考察了语际、语内、语外多维因素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搭配习得难度及搭配加工的影响。并根据研究结果拟建了一个静态的关系模型和一个动态的影响机制模型,来解释这些因素分别在知识体系的什么层面、搭配习得的哪些阶段、搭配加工的哪些环节中起作用以及起什么样的作用,以及各因素如何相互影响,并共同作用于搭配的习得和加工。在此基础上探析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搭配知识习得机制。主要有如下发现。

(1)搭配的结构知识在习得难度上有层次性,表现为不同结构类型的搭配习得难度不同。基本结构类型的习得难度从难到易的顺序为:中补结构>动宾结构、定中结构>状中结构>主谓结构。每类结构内典型组合形式习得比较容易,非典型的组合形式习得较难。

(2)语义层面的搭配知识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体系,不同层次的习得难度和加工效率不同,具体表现为语义透明度越高的搭配越容易习得,越低的越难习得;目标搭配构成成分与其近义词的相似度以及近义词数量都会影响搭配的习得难度,并且在搭配产出中起干扰作用,在搭配理解中起促进作用。语言选择限制方面,语义搭配范围的把握是难点,表现为学习者语义搭配范畴界线仍然模糊,常常将词语的搭配范围泛化到语义相关或相近的范畴。

(3)语用方面,词语搭配的语用知识主要影响学习者语言表达的地道性,从研究结果来看,学习者普遍缺乏语体意识,中、高级学习者书面产出中仍有近50%的搭配为偏口语的搭配。语韵和语义韵特征的习得相对比较滞后。

(4)除了结构、语义和语用方面的知识,使用频率等也是搭配知识的一些重要方面。搭配词的频率、共现率和联结强度都影响搭配的习得,各类语内因素、学习者母语、汉语水平之间均存在复杂的相关性。

结合联结主义理论、动态系统理论和基于用法的二语习得理论的探讨,进一步得出如下推论。

(1)搭配及其成分本身的属性与学习者的母语、汉语水平等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搭配习得的难易度。其中,搭配及其成分本身的属性是预测搭配习得难度最重要的指标。

(2)各个因素在搭配知识体系的不同层面起到不同的作用,在搭配习得的各个阶段起到不同的作用,并且表现在理解和产出的不同环节、不同层面。其中,频率效应存在于搭配知识体系的各个层面,并且贯穿搭配习得的始终。母语和汉语水平两个因素主要通过与其他因素的相互作用,影响搭配的习得和加工。

(3)搭配的理解和产出通路不同,受各个因素的影响存在很大差异。在搭配理解过程中,主要起作用的是母语、汉语水平,以及搭配的频率、语义透明度和近义词方面的知识。在搭配的产出中,除了这几个因素,语义选择限制、语体、语域和语义韵等方面的知识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尤其是语义选择限制知识。其中,近义词知识在理解和产出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通常在理解中起到优化作用,在产出中起到阻碍作用。

对搭配知识体系及其习得难易度影响因素的这种多维考察加深了我们对汉语二语搭配知识体系及其习得机制的理解。同时可为搭配习得难度的自动评测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指标,从而为准确预测搭配习得难易度、提高词语搭配的教学效率增加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