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自传(第四卷):洪波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代知识分子的生命历程 中国近现代史的壮观画卷

日本汉学家松枝茂夫曾经说过:“在庞大的郭沫若的作品中,最优秀的东西是什么呢?现在马上决断是困难的,但最能发挥他的特点的,除了诗之外,历史剧和自传大概是不会有很多异议的。”

的确,除了在新诗和历史剧领域有所建树外,郭沫若的自传创作卷帙浩繁,也自成特色。郭沫若的传记作品,总计有《少年时代》《学生时代》《革命春秋》《洪波曲》四卷,洋洋百万余字。它展开了一幅极为广阔壮观的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画卷,也记述了传主郭沫若独特的个体发展历程。借用他自评《水平线下》的话来说,传记“具体地指示了一个知识分子处在社会变革的时候,他应该走的路”。本卷《洪波曲》收《洪波曲——抗日战争回忆录》《苏联纪行》《南京印象》等。《洪波曲——抗日战争回忆录》大体上是记1938年一年间的事,包括上海南京沦陷、保卫大武汉、长沙大火、汪精卫叛国等。《苏联纪行》是1945年6月至8月的访苏日记。《南京印象》记下了1946年上海民主党派代表在下关车站被国特殴打的情景。

郭沫若(1892—1978),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市观娥乡沙湾镇,汉族,原名郭开贞,字鼎堂,乳名文豹,号尚武。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学者和著名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蜚声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