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盈亏同源:高收益幻觉
2016年3月12日
据中国经济网报道,来自Wind资讯的统计表明,2015年度开放式基金冠军易方达新兴成长混合型基金(在2896只开放式基金中,易方达新兴成长一骑绝尘,以171.78%的年收益,摘得2015年度开放式基金冠军)截至2016年3月10日本年亏损40.65%,位列本年权益类基金倒数第一。时隔仅仅两个多月,一度风光无限的冠军已经从巅峰坠入深谷(当然,未来时日还长)。从第一跌落至倒数第一,反差固然过大,但细一想也正常,道理就是我们常说的“盈亏同源”。这说明一种赚大钱的策略和方法隐藏着亏大钱的陷阱,曾经成就你的东西很可能就是将来招致你失败的因素。
我们至今清晰地记得,2010年私募基金冠军常士衫旗下的世通8号和世通9号,因净值触及清盘线在2012年6月被信托公司强制平仓清盘。2009年私募冠军罗伟广管理的诸多产品虽然没有被清盘,但新价值成长1期净值在2012年11月跌到0.39元、新价值19期净值跌到0.40元,成立以来累计亏损超过60%(截至2012年11月30日)。
死多头在牛市里通常赚得最多,死空头在熊市里往往做得最好,但一轮完整的牛市和熊市下来,他们都不在收益最好之列。易方达新兴成长基金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3月10日累计收益61.30%,这样的收益固然也不错(对于去年年底买入的基金投资者就是灾难了),但比起先前来是不是逊色了不少呢?我们常拿不等式“(1+100%)×(1-30%)<(1+20%)×(1+20%)”举例,有两个投资者:前者第一年赚100%,第二年亏30%;后者第一年赚20%,第二年赚20%。粗略一看,估计很多人会觉得前者厉害,后者平庸。但事实是,两年下来,后者赚了44%,而前者只赚了40%。“不疾而速”的典范巴菲特就属后者。
历史典故“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说的何尝不是这个理呢?萧何将有着杰出军事才能的韩信举荐给刘邦,助其打下了汉朝江山,但平定天下后,韩信的本事却成了刘邦的心病,最后被萧何设计陷害致死。韩信的一世英名和最终的悲惨结局,从自身看,成也本事,败也本事;从外因看,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盈亏不过是硬币的一体两面,赚大钱的策略也容易招致大亏。盈亏同出一源,表异而本同。
韩信和投资者的命运并非不可改变,“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只是这样的话,投资者短期的收益就不会那么炫目了,甚至看起来有些平庸。
后记
收录时,将2015年6月6日《大道无垠》的部分内容与本文合成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