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健生学术思想及眼科临证精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中医学的辩证唯物论

刘完素之代表著作《素问玄机原病式》(以下简称原病式),在继承《内经》唯物论思想基础上创立了“玄府”等理论,奠定了中医学辩证唯物论的基础。该书吸纳了道教、儒教等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唯物论及辩证法的内容,比较详细地阐述和发展了精神与物质的关系,发展了通过辩证唯物主义认识疾病、分析病机和指导疾病治疗的相关理论。

(一)“玄府学说”的物质属性和时空观

1.玄府是物质的

玄府不仅在有生命的生物体中,而且在非生物体中也同时存在。刘完素说:“玄府者,无物不有,人之脏腑皮毛、肌肉筋膜、骨髓爪牙……至于世之万物,尽皆有之……”

2.玄府即运动

《内经》云:“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原病式》:“然玄府者……乃气机出入升降之门户也。”

3.生物体生命运动的形式和规律

生命存在的形式是时间和空间的运动,生物体内物质运动的形式是升降出入,生命运动的规律是生、长、壮、老、已。机体生理变化的规律是生、长、化、收、藏。“故元阳子解《清静经》曰:大道无形,非气不足以长养万物,由是气化则物生,气变则物易,气甚即物壮,气弱即物衰,气正即物和,气乱即物病,气维即物死”。病理变化规律是气变、气甚、气弱、气乱、气维。

4.中医学的物质属性和时空观与现代唯物论的认识极其相似

现代唯物论认为宇宙便是物质世界,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处在不断运动和发展中,在时间上没有开始,没有终了;在空间上没有边界,没有尽头。宇宙是多样而又统一的,它的多样性在于物质表现形态的多样性;它的统一性就在于物质性。中医学秉承天人合一、整体观念的思想,以阴阳为纲、五行为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与现代唯物论的物质性、时空观观点是相一致的。

(二)“神”的物质属性及形神合一的思想

1.“神”的内容

“神”包括精神、神志、意、神识、神机等,神是物质表现的特殊形式,由物质生成,具有物质及玄府的一切属性。

2.“神”由物质的精或血气所生成

《内经》有“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刘完素明确提出:“夫气者,形之主,神之母,三才之本,万物之源,道之变也;精为神之本。”

3.“神”具有物质的一切属性

(1)精神:与气液、血脉、营卫并列。《原病式》:“若目无所见,气液、血脉、营卫、精神不能升降出入故也。”

(2)意:与眼耳鼻舌身并列,“六欲者,眼耳鼻舌身意也”。

(3)神识:与六欲并列。

(4)神具有升降出入的特性:“人之眼、耳、鼻、舌、身、意、神识,能为用者,皆由升降出入通利也。”

4.“神”是生命活动的功能表现

(1)“神”是五官功能的外在客观表现,“目为五脏之神华。”

(2)“神”是脏器功能的外在客观表现,“遗尿不尽,神无所用也。”

(3)《证治准绳》发挥了刘完素之说:“神之在人也大矣,在足能行,在手能握,在舌能言,在鼻能嗅,在耳能听,神舍心,故发于心焉。”

5.“神”具有防病功能

“精中生气,气中生神,神能御其形也。由是精为神之本也。”精充则神旺,气盛则形强。“形体之充固,则众邪难伤,衰则诸疾易染。”强调精神七情因素是防治疾病的要素之一。

6.神与意识相通

中医学对“神”的物质属性的认识与现代哲学“意识”的概念有相似之处。在现代辩证唯物论中,“意识”的本质包括两个基本点,即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反映是主观的;意识不是物质本身,是经过头脑加工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正确的思想是人脑对外界事物的正确反映,错误的思想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三)天人合一,和谐共存

1.物质观——至小无内,至大无外

古人对于万物的认识采用天人合一、取类比象的方法,形成了自然界和人类相互作用的物质观。

2.天人相应

取法自然人生于天地之间,宇宙之内,乃应天时而生,适天时而存。“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3.尊天之纪、地之理,和谐共存

《素问·宝命全形论》:“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知万物者,谓之天子。天有阴阳,人有十二节;天有寒暑,人有虚实。能经天地阴阳之化者,不失四时;知十二节之理者,圣智不能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