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2章 劳碌命
望西楼的大门打开又合上,楼里的气氛压抑得令人喘不上气来。
让李桓出力是试探。
而试探出来的结果,已经很明显。
梁文德微微眯着眼睛,忽然冷笑道:“我看这伙马匪就是他搞出来的。”
“是又如何,你去问他,看他会不会承认?”
林增户懊恼地瘫坐在椅子里:“要不是三邑放任这扑街,哪来得这么多糟心事。”
“我怎么知道何会长在想什么,而且这事四邑也点头了。”
梁文德垂下脑袋,眼里凶光一闪而过。
“都火烧眉毛了,两位就不要争这有的没的了。”
吴大庆摸索着拿出烟斗,擦燃火柴点着,吧唧吧唧地抽了两口:“还是说说该怎么办吧。”
“你说的是马匪,还是复华公司?”
坐在对面的徐会长开口问道。
吴大庆瞥了他一眼,看向沉默不语的陈望安。
陈望安思考着计划,确定应该没什么疏漏,才说道:“三邑的十匹马到各个路口等着,看见马匪的身影就通知四邑会馆,五十多个枪手就算不能一网打尽,也能让他们元气大伤。”
“我觉得可以。”
梁文德首先表示赞同。
剩下几位会长互相看了看,没感觉有什么问题,便也点头应了下来。
“至于复华公司……”
陈望安有些迟疑,沉吟了一会儿:“我觉得还是不要撕破脸皮为妙。”
无论是在座的会馆,还是四邑内部的把头,本身就是通过利益捏合起来的散沙。
真要是和复华公司打起来,有一个算一个,不说能出多少力,不拖后腿就算是好的了。
六家会馆在唐人街经营两年多,真就只能拿出五十多个枪手?
只不过是事情还没轮到自己头上,看其他家会馆倒霉而幸灾乐祸罢了。
与其揭穿这表面的繁荣,还不如就这样过一日算一日。
至少在暴毙的那一日前,每个人都能活在美梦里。
想到这里,他不禁瞟了一眼梁文德。
何振家似乎一辈子都在妥协,就连坐到这个位子都是妥协的结果。
自己曾经还嘲笑过他,没想到轮到自己的时候才知道,妥协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
梁文德被看得莫名其妙,不自觉地扭了扭身子,往旁边挪了一点。
“就这么算了?”
林增户不满地说道:“我看咱们也没有坐在这里的必要,还不如直接将会馆送给那个扑街。”
“林会长不满意大可以现在就走。”
陈望安微微眯起眼睛盯着林增户。
复华公司不在唐人街,人和会馆可是就在眼皮子下面。
治不了李桓,还治不了你林增户了?
林增户也意识到自己失言,连忙缩回椅子里。
“林会长也是无心之言,陈会长还请见谅。”
梁文德连忙出来打圆场。
“复华公司能有现在的局面,离不开李桓手里大把的美元,各位催催自己的眼线,找出来这钱是从哪来的。”
陈望安没有过多追究,缓缓起身:“咱们要是也能拿出钱来笼络人心,何苦在这里枯坐。”
“说得轻松。”
林增户暗自腹诽。
陈望安起身离席,其他会长也渐渐离开。
林增户满脸愁容往出走,余光忽然看见梁文德凑了过来。
“林会长。”
梁文德满脸笑容,压低声音问道:“咱们真就这么算了?”
“那你想怎么办?”
林增户停下脚步,瞟了一眼已经走出大门的几位会长。
梁文德笑容更灿烂:“他能做初一,咱们也能做十五……”
李桓能猜到会长们的想法。
但那又能如何呢?
从复华公司挂牌营业起,结果就已经注定了,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走出市德顿街,他停了一下,和桑景福并肩而行。
“头?”
桑景福疑惑问道。
李桓环顾四周,轻声说道:“把人撤回来,会馆凑了五十多个枪手。”
思来想去,他觉得还是不要让陈柿子他们去冒险。
“没必要。”
桑景福勾起嘴角,罕见地露出一丝不屑笑容。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对会馆的印象都是心狠手辣不要命。
直到组建安保部深入调查,才发现他们堕落的速度超乎想象。
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唐人街的庇护者就成了压在所有人脑袋上的大山,贪婪的从底层华人兜里掏走血汗钱。
套上长衫马褂的会长们,像是被这套装扮侵蚀,满脑子都是纸醉金迷。
而穿上鞋子的打手们,也没了不要命的动力,只剩对弱者的心狠手辣。
五十几名枪手能朝天放上两枪,就算是没有辜负各位会长的厚望了,想要拦住陈柿子他们,简直是痴心妄想。
见桑景福对陈柿子这么有信心,李桓便也没再多说什么,只是吩咐调几箱霍尔M1843型短管卡宾枪给他们。
这样至少在武器上有了优势。
回到复华公司已经入夜,第六小队继续进行训练,桑景福直接钻进了安保部,李桓感觉自己终于闲了下来。
不过很可惜,这只是错觉。
连口水都没来得及喝,同样忙碌了一日的三位教师就联袂到来。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吃过苦的孩子们也分外珍惜念书的机会,不过两个来月就学完了常用的八百个汉字。
而只有晚上才有时间识字的工人,除了个别比较笨的,也学了两三百个了。
按之前说好的,接下来要照李桓编写的课本教学。
李桓没想到会这么快,搪塞说还需要再检查一遍,将三位教师送出门,回宿舍就开始奋笔疾书。
看着微微摇曳的煤油灯,他感觉又回到了上学的时候。
一个人一支笔,一个晚上创造一个奇迹。
还处于启蒙阶段的孩子们,不需要学什么高深的知识,主要是以中华历史故事、成语典故和简单的数学为主。
也幸亏不需要什么高深的知识,否则以李桓已经将知识还给老师的水平,只能用误人子弟来评价。
涂涂抹抹写了一晚上,他顶着疲惫,将墨迹未干的课本交到三位教师手上。
三位教师千恩万谢,拿到学堂晾干、誊抄,顺便提前学习一遍,有什么不懂的好向李桓请教。
说到底,他们也只是比孩子们早些识字而已。
在学堂待了一上午,给三位教师讲解了不懂的地方,李桓回宿舍休息。
可是刚盖上被子,门就又被敲响了。
“劳碌命啊。”
他自嘲着打开门,就看见王诚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张烫金装饰的邀请函。
“东家,一个洋人送过来的。”
王诚递上邀请函。
李桓接过来拆开,抽出信笺,第一眼就看见约瑟夫手上玺戒印下的纹章落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