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章 风口浪尖
顾炎钧的心中突然咯噔了一下,一种不好的预感逐渐弥漫全身。
果然,皇上不会无缘无故破格提拔一个人。
可现在,顾炎钧没得选...
近万人的军粮,如果全部都压在榆安县一个县的身上,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即便是打赢了倭寇,这榆安县的百姓怕是要休养生息多年,才能恢复到现在的水平。
顾炎钧观察着在场堂官们,发现他们几乎所有人都低着头,好像没有听到这件事。
“顾道台?有问题吗?”
“没问题,请问部堂大人,青州、洛州的驻兵还有多少粮草?”
顾炎钧坦然接受了现实。
现在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
一条是抗旨被斩;
一条是试着筹粮抗倭。
胡彦增没有回答,而是将目光放在了坐在杨康身边的陈固安。
“回胡部长,据昨日军中统计,目前所剩粮草可够半月,但如果是打仗的话,按照以往经验,则所剩粮草只可坚持七天,以上数据包括青州、洛州两州。”
胡彦增点了点头,将目光落在了顾炎钧身上。
说道:
“听到了吗?也就是说,你有七天的时间去筹集军粮,大军开拔打仗前,至少需要一月粮草。”
随后,他对着陈固安伸了伸手,说道:
“把你的虎符拿来。”
“是!”
陈固安没有丝毫犹豫,将腰间虎符摘下,躬身双手递了过来。
胡彦增接过虎符,将其按照纹路分开后,将其中一半交给了顾炎曾。
他说道:
“这是半枚调兵虎符,我现在将它交给你,你可以随意调配军中人手,但军队的开拔、指挥等行为,则需要加上这另外一半虎符。”
“七天之后,如果你筹集到粮食,那这半枚虎符我会交给你。”
“如果你筹集不到粮食......”
胡彦增缓缓转身,背对着顾炎钧,轻声说道:
“筹集不到粮食,就证明抗倭一事注定失败,你这个五品兵备道佥事,也就做到头了...当然还有榆安县县令一职也会一同被罢免。”
“明白了吗?”
顾炎钧收起半枚虎符,双手抱拳躬身,朗声道:
“遵命!”
此时,青州府衙的下人们进来给各位官员续上了茶水。
胡彦增也慢慢走回了案基...
堂内鸦雀无声,所有人都知道,在没有临县、临府、临省的帮助下,这件事几乎很难完成。
“承宣啊。”
“部堂大人!”青州知府贺承宣立马回应道。
“顾道台筹集粮食这件事,你还要通告各县积极配合,相邻的府州,我也会亲自写信,让他们一块帮着筹粮。”
“多谢部堂大人!”
胡彦增靠在圈椅上,双手负扶在扶手,右手食指轻轻敲击着...
良久,他又说道:
“承宣,你的府衙内出了刘景这样的通倭奸细,说明这里已经被倭寇渗透,我也给你七天时间,把刘景的案子查清楚,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的通倭书信。”
“另外,要好好调查贵夫人的死因,看看是否也与倭寇犯边有关系。”
“是!”
贺承宣连忙起身,躬身应道。
“嗯,事情就到这里,我在你们府衙等待七日!”
“七日后,咱们再议事。”
“好了,你们都别在这里耗着了,都走吧。”
“顾炎钧、贺承宣留一下...”
......
众人走后,诺大的正堂当中,就剩下了三人。
一个是两江总督,汉江巡抚;
一个是青州知府;
一个是刚刚升任五品的榆安县令。
“炎钧、承宣,你们两个坐下,我有些话要说。”
顾炎钧与贺承宣一前一后坐在了左侧一列的圈椅之上。
胡彦增摘掉纱帽,将身子靠在墨色圈椅之上。
走近观察胡彦增,才发现他那盘着的头发,也已经掺杂了不少的银丝。
“皇上的圣旨,你们都看懂了吗?”
贺承宣率先点头...
但顾炎钧却愣在了原地,不知怎么算是看懂了。
“我一直跟你们两个讲,现在不是抗倭的时候,现在西南、北边均有战事,到处都是用钱的地方。”
“倭寇虽然危害一方,但还不会大举出兵威胁。”
“我作为两江总督,比你们任何一个人都想出兵抗倭,比你们任何一个人都想为百姓报仇。”
“炎钧在给我的奏疏上说,我是千百年来唯一贼寇,说我放任榆安的百姓受辱不管,这些我都认。”
听到这些,顾炎钧的背后沁出冷汗。
他没有想到,自己的前身居然给自己挖了这么大的坑。
一个小小的七品县令,居然在信中辱骂封疆大吏,开国公爵...
想到这里,顾炎钧连忙起身跪在了地上...
“起来...炎钧,我说了,这些话我都认。”
“你不是在骂我,而是在陈述事实。”
“我自以为知国情,自以为知战事,但实际上事情坏就坏在了这里,自以为是,专断独行,是我这些年养成的坏习惯。”
“西南的百姓是百姓,北边的百姓是百姓,难道我东南的百姓就不是百姓吗?”
“这个倭寇是必须要剿的...而且要全力去剿!”
胡彦增说完,缓缓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润了润喉咙。
顾炎钧心里有很多疑问,此时看到胡彦增为人坦率,便大着胆子开口问道:
“部堂,那朝廷又为何不给拨银拨粮?真的连一万多人的粮食都拿不出来吗?”
胡彦增默默点头,神情依旧,似乎很早就预料到顾炎钧的问题。
就听他说道:
“现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在打仗,朝廷就那么点粮食,给谁?不给谁?”
“现在每天的朝堂之上,内阁、司礼监、还有几个亲王吵架吵的不可开交。”
“皇上让你连升两级,就是要让你给朝廷的官员们做个标榜,不给朝廷要粮,照样可以打仗...”
顾炎钧明白了过来。
现在他已经被皇上推到了风口浪尖,成为了皇上手中的一把与群臣博弈的利剑。
“明白了吗?”
“明白了!多谢部堂解惑。”
胡彦增轻轻摇头,脸上难得露出了一点点的笑意。
他说道:
“炎钧,抗倭的奏疏是你上奏的,现在情况也是因为你的书信才造成的,所以这件事必须你自己去解决。”
“不要觉得我说话不舒服,这件事我和贺府台能帮到你的地方并不是很多。”
“青州各县的粮食有限,而且同样需要为将来可能出现的倭寇侵犯作斗争。”
“至于其他各府、州更加不可能,我虽然是巡抚,但他们各府的知府、知州都是内阁派下来的。”
“我可以下令,但他们听与不听我就管不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