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丹的皇帝们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1章 汉武帝求仙问药

秦始皇为了追寻仙药,吃尽了苦头,整整几十年都在为“不死之药”而奔波,却最终没能逃脱“人死如灯灭”的命运。这一场关于长生不老的求索,他的结局跟所有凡人一样:死。可是,尽管他付出了如此大的代价,后来的皇帝们并没有吸取这个教训。大约一百年后,汉武帝竟然又重新走上了那条失败的道路,演了一出更荒唐的求仙闹剧。

汉武帝是一个极其迷信鬼神的帝王。他一登基,就开始了他那一系列不务正业的求仙之路。建元元年,他就东巡崂山,修庙祭神,把原本的“三官庙”改成了“太清宫”,这可是崂山最早、最有影响力的道观之一。六年后,窦太后的去世,意味着汉武帝终于能独揽大权,开启了他那疯狂的仙人梦想。

接下来,方士们如潮水般涌向汉武帝,他的身边不断被吹捧神仙的方士们包围。方士们的言辞不再是“你可以长生不死”,而是“你可以成仙!”这一下,汉武帝可彻底着了迷。

汉武帝信任的第一个方士是李少君。李少君,齐人,自称能通过方术延年益寿,甚至让人“不老不死”。他曾为异姓王家掌管方药,游说各地诸侯,许多人都认为他是神仙。

当时年仅23岁的汉武帝,遇到李少君,便被他的一番话说得晕头转向。李少君告诉他:“只要祭祀灶神,用丹砂炼金,做成黄金的食器,吃了之后能益寿延年,海中的蓬莱仙山便可现身,见到仙人后,通过封禅,便可得永生。黄帝当年就是如此。”他还声称,曾在海上见过仙人安期生,安期生吃着如瓜大的巨枣,从此得以长生不死。

汉武帝听得如痴如醉,立刻开始了各种祭祀、炼丹,甚至派人去海上寻找“蓬莱仙人”安期生。同时,他也开始炼化丹砂(硫化汞),并尝试用这些物质提取黄金,做成食器。不过,李少君不久后便死了,汉武帝竟然认为他“尸解成仙”。于是,汉武帝继续让新的方士代替李少君,寻找仙丹、寻求长生。

然而,李少君提到的“丹砂能炼金”,这一点倒是让我们了解了西汉时期炼丹术的雏形。炼丹术初现端倪,早期的方士们就用丹砂、汞和硝石这些物质,进行一系列炼制和尝试,目的就是制造出能够让人长生不老的仙丹。而那时的方士们,也相信金、玉这些贵重金属能赋予人长寿。

汉武帝虽然没敢吞金,但他信以为真,开始大量订购金器,这些金器不仅是用来享用美食,还是他追求长生的工具。

在陕西兴平县的汉武帝茂陵墓中,考古人员曾出土了大量金器,这也侧面证明了汉武帝对金器的迷信程度。可惜的是,这些金器并未给他带来不死之术,而是让他在追寻长生的路上愈走愈远。

更荒唐的是,汉武帝相信通过金器和祭祀神仙,可以获得不死之身。为了寻求长生,他曾亲自派遣方士,进行所谓的“封禅”。他信奉的这些神仙已不再是秦始皇时代的“某物”,而是和人类有着更深联系的“存在”。据说,汉武帝本人曾公开宣称:“人也能成仙”,并且他坚信只要通过修炼和求仙之术,就能像黄帝一样乘龙飞升,获得永生。

接下来,少翁是一位齐人,他带来了号称能召唤鬼魂的“鬼神方”。

当时,汉武帝的宠妃李夫人刚刚去世,帝心郁结,情绪低落。少翁便利用这门术法,在夜里把李夫人的鬼魂召了出来。汉武帝一见到李夫人的“幽灵”,惊喜得不得了,连忙任命少翁为文成将军,赏赐他无数。

少翁还进一步“指点”汉武帝,称要想与神仙通灵,必须把宫殿装饰得像仙界一样。于是,汉武帝真做了,他在宫中建造了“神仙车”,摆上各种祭神用品,希望能通过这些仪式召唤仙人。结果,时光流逝,神仙始终没有现身。

为了应付汉武帝,少翁编造了一个妙计:他将一封帛书偷偷放在青草堆里,喂给牛吃,并声称牛腹中藏有“神书”。杀牛一看,果然取出一份“神书”,但汉武帝一眼就认出那是少翁的笔迹。经过严刑拷打,少翁终于承认是伪作。愤怒的汉武帝将少翁处决,虽然他对外宣称少翁因病去世,以免引起笑话。

少翁被斩首后,汉武帝仍不放弃对“仙方”的追求,开始信任另一位方士,尝试新方——吃玉露。他让人在宫中建了一个高达三十丈的铜制承露盘,用来收集天上的露水,然后加上玉屑一同食用,说是能让人长生不老。汉武帝天天吃着这些玉露,仿佛仙丹一般。可惜,玉露不但没有让他长生,反而让他生病了。宫中医师用了许多药物,但始终无效。

此时,一位名叫游水发根的方士前来诊治,声称:“陛下,您是遇到鬼了,病因乃是鬼祟作祟。”

被病痛折磨得瘦弱的汉武帝,随即召他到甘泉宫祈求神仙保佑。游水发根巧妙编造神仙的“安慰话”,告诉汉武帝:“天子无需担忧,待病情好转,来甘泉宫与我相会。”

听闻神仙的安慰,汉武帝精神焕发,病情奇迹般地好转。扶持着他前往甘泉宫,期待见到神仙。

游水发根早已布置好一切,神仙的“声音”在深夜传来,仿佛与人无异,只是风声萧瑟。汉武帝听了神仙的“启示”,心情大悦,病体也奇迹般康复,再次坚定了对方士的信任。

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更大一个骗子——栾大出现在汉武帝面前。他本是胶东康王宫里的药剂师,身材高大,言辞慷慨,敢于吹嘘自己的能耐,令人难以怀疑。胶东王去世后,康王后担心自己不端的行为被揭露,于是将栾大推荐给汉武帝,两人互相巴结。

此时,汉武帝正为失去少翁而忧心忡忡,没了能献方药的高人。栾大这时候正好投其所好,于是被召入宫中。栾大入宫后,先装作推辞,表示自己多次见到神仙,但由于身份低微,神仙从未理睬过他。他还说:“神仙曾说:黄金可炼,黄河可堵,不死药可得,仙人可致。然而,我担心如果失败,会重蹈少翁的覆辙,招来杀身之祸。”

汉武帝此时因悔杀少翁而心生怜悯,便安慰栾大:“若你能得到不死药,朕岂会不重用你?”

栾大见此机会来了,趁机要求:“如果陛下希望神仙相见,必须使我身份尊贵,成为皇室亲属,接受神仙礼遇,佩带印信,这样才有资格与神仙沟通。”

随后,他还表演了一个小魔术,使用磁石磨过的围棋子在棋盘上斗棋,棋子自相吸引,声称这是借助神力。

汉武帝看得眼睛都亮了,觉得这位栾大,简直是神仙下凡,或许真能帮助他实现长生不死的梦想,于是一口气任命他为五利将军、天士将军等多个高级职务,还赐给他大量财物,甚至将卫长公主许配给他。

栾大一下子成了汉室驸马,地位尊崇。汉武帝不仅亲自前往栾大的府邸探望,时常派人送去问候,供给不绝。宫中的贵族和将领们也纷纷前来拜访,送上礼物。汉武帝甚至专门为栾大制作了“天道将军”的玉印,象征他与天子地位相等。

栾大倍受宠信,常在夜晚在家祭祀,图谋召唤神仙。可等了许久,汉武帝急不可待,命栾大穿上羽衣,在白茅上呼唤神仙。他还造了各种祭台,祭神工具一应俱全,甚至把皇宫搞得乌烟瘴气。但据说,栾大并未召来神仙,反而招来了不少鬼怪。

后来,栾大又宣称要去海中找他的师父,到了蓬莱面对汹涌的海浪,竟然不敢下海,转而前往泰山祀神,声称见到了自己的师父。然而,随行的监查使者报告说,根本没有见到什么神仙。栾大的骗局终于露出了马脚。

至此,栾大的方术彻底失败,汉武帝终于意识到自己又被骗了,愤怒至极,命令将栾大腰斩。栾大的妻子——汉武帝的女儿,也成了寡妇。

少翁和栾大,虽因弄虚作假丢了脑袋,但曾一度封侯拜将,贵不可言,过上了人间的“神仙”生活。这令天下方士都心生羡慕,甘愿冒险一试手中的“仙术”。

就在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山西汾阴的巫师从地下挖出一只古鼎,原本只是件出土文物,却被汉武帝视为天意。汉武帝恭敬地将这只宝鼎迎进甘泉宫,开始向上天和祖宗祷告。

齐国的公孙卿上书汉武帝,说:“陛下今年得到的宝鼎,时辰和黄帝时完全相符。”汉武帝大喜,召见公孙卿。公孙卿劝说汉武帝前往泰山祭祀天地神灵,进行封禅仪式。他讲述黄帝曾采铜铸鼎,鼎成后龙迎接黄帝飞升,众臣随之升天。

汉武帝听后激动地说道:“若我能像黄帝一样乘龙飞升,抛弃妻子家人就像脱鞋一样容易。”于是,他立即任命公孙卿为郎,派他去嵩山等待神仙显现。

冬天,公孙卿在河南缑氏城上声称见到了“仙人迹”(大脚印)。汉武帝亲自前往验证,并告诫公孙卿:“你可不要效仿少翁和栾大的做法。”

公孙卿坦然回答:“不是神仙求陛下,而是陛下求神仙。求神仙,必须经过数年,切不可急躁。”

汉武帝信心满满,下令全国修整,希望自己的虔诚能够感动上天,有朝一日见到神仙。

汉武帝心中始终渴望长生不老,手下的随从们也深知皇帝的心思,纷纷投其所好,百般迎合。有一次,他们途经中岳嵩山,随行的官员报告称听到山上有人喊了三声“万岁”。汉武帝一听,心头大喜,认为这定是神灵的召唤,便立刻下令封嵩山三百户租赋,用以祭祀山神,以求神灵保佑。

到了开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东巡至海山,传闻四海之间,凡是经过燕齐的地方,人人都在说“如果有禁方,必能得见神仙”。而齐地的百姓上奏称,神仙的奇方多得数不清。

听到这些,汉武帝立刻命令几千位方士登船前往,寻找传说中的蓬莱神仙。公孙卿带头登船,前往东莱山等候,宣称夜间见到一位巨人,身高数丈,欲要接近时,那巨人突然消失,只留下巨大的脚印,形如禽兽的足迹。

起初,汉武帝不信,可是后来听说,有人见到一位牵狗的老者,自称能带他去见“巨公”,可是话音刚落,那老人便突然消失。汉武帝心中一动,便将此视为仙人,决定在海上驻留,指派方士们寻找神仙。

他在海上等待了数日,期待着能够与神仙相见,但最终仍然没有任何发现。传说中,蓬莱阁所在的丹崖山,正是汉武帝当年求仙时曾驻足的地方。如今的蓬莱阁,便建在了当年他祀海求仙的旧址上。

受到公孙卿等方士的鼓动,汉武帝在那年初夏的四月,从蓬莱出发,径直前往泰山举行封禅大典。之后,他又东巡至海边,遥望大海,冀盼能遇到蓬莱仙山。次年春,公孙卿再次声称在东莱山见到了神人,汉武帝匆忙赶往缑氏城,拜公孙卿为中大夫,又在东莱留宿了数日。可是,这次他所见的,仍然只是“神人”的巨大脚印。于是,汉武帝再次命方士们四处求神,采药、探秘,渴望获得长生不老的秘诀。

公孙卿劝他不必再四处奔波,最好多建一些宫观楼台,以待神人。然而,尽管如此,接下来的几年里,汉武帝仍然多次巡游名山、海边,祭拜神灵、祈求仙缘,并大力修建宫殿。比如,在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他从海边返回后,命令修建规模宏大的建章宫,千门万户,雄伟壮丽。宫北还挖了一个巨大的池塘,名为太液池,池中小岛有蓬莱、方丈、瀛州、壶梁等,象征海上的神仙圣山。池中还建了高达20丈的高台,名为渐台。传说,若想见到神仙,必定要建高台,或许后来的北魏太武帝所建的静轮宫,便受此启发。可怜的汉武帝,虽然一直未能见到神仙,但却通过创造这座人工仙境来安抚自己心中的渴望。

就在这个时期,智勇双全、以奇策取宠的太中大夫东方朔,向汉武帝绘声绘色地描述了神仙栖息在“天方夜潭”的十洲。

古人认为,地球四面被汪洋大海包围,十洲便是漂浮在四海中的仙境。东方朔向汉武帝讲述了这十洲的奇景:东海中的祖洲,有能使人复生的不死草,吃了它能延年益寿;同样在东海的瀛洲,盛产神芝、仙草、玉石,还有醉人的玉醴泉;北海的玄洲,是太玄仙伯的治所,居住着许多仙人;南海的炎洲,奇草异兽,食之能增寿;长洲则以山川大树为名,产有各种仙草灵药;元洲的五芝玄涧水如蜜浆,饮之能使人长生;流洲的昆吾石可炼铁制剑,锋利如水晶;生洲的水像酪饴,遍地灵芝;凤麟洲生有珍禽异兽;最后,聚窟洲,居住着神仙灵官。东方朔的描绘,使得汉武帝心中波澜再起,再次下令派出大量方士,扬帆出海,寻找这些仙草灵药。传说,西海的凤麟洲甚至曾有使者将异物献给汉武帝。

此外,汉武帝还曾派人登峨眉山寻求丹药。据《华阳国志》记载:“峨眉山有仙药,汉武帝派遣使者祭祀,欲得药,却未能成功。”

至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时年67岁的汉武帝终于下定决心亲自出海寻找神仙,渴望求得不死药。尽管大臣们劝阻:“陛下年纪已高,不宜再涉大海。”然而,汉武帝依然不听,毅然亲率船队,迎着海风浩浩荡荡地出发。海上的暴风骤雨,波涛汹涌,船只如同小舟般在海浪中颠簸,众人无不晕头转向,呕吐不止。即便如此,汉武帝依然坚持认为“心诚则灵”,命令继续前行。经过十几天的颠簸,他们终于无法忍受,汉武帝下令返航。

带着满心失望,汉武帝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陆地,回到了长安。

回顾汉武帝数十年来对仙人、长生的渴望,他耗费了巨大的金钱与人力,修建了无数的神祠,派遣成千上万的方士去海上及名山寻找仙药。然而,除了几处可疑的大脚印外,连神仙的影子都未曾见过。

年老时,汉武帝对那些方士们的怪谈开始感到厌烦,但依旧不能放弃对长生的渴求。直到他临终时,他终于稍稍觉醒:“我当年愚昧,竟被方士所欺骗。天下怎会有神仙?不过是些妖言妄语罢了。”

这比秦始皇死后依旧执迷不悟稍稍聪明一些。大鸿胪田千秋见状,立即劝谏:“方士所言神仙者甚多,但皆无验,请将所有方士一律罢除。”

汉武帝最终下诏,废除所有方士。然而,遗憾的是,汉武帝的觉悟来得太晚,他的一生,为追求“仙人”和“丹药”浪费了太多的光阴,直到临终才恍若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