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谦益在清初诗坛首倡韩诗
张弘韬 张清华
(郑州师范学院中原文化研究所;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摘要 钱谦益的杜甫研究历来受人瞩目,他对韩愈诗文的学习和借鉴亦颇多,这与他的诗学思想密切相关。钱谦益以“灵心、世运、学问”为诗学纲领,实际都与韩愈的诗论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而韩诗也是他学诗之一途。钱氏在清初首倡韩诗,以其文坛巨大的影响力,为清代的韩诗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他而后,不断有学者学习韩诗、研究韩诗,从而将清代韩愈诗歌的研究步步推向深入。
关键词 钱谦益 韩愈 灵心 诗史 学问
钱谦益(1582—1664年),字受之,号牧斋,江苏常熟人,世称虞山先生。牧斋一生撰述宏富,有《初学集》110卷、《有学集》50卷、《投笔集》2卷、《苦海集》1卷、《尺牍》3卷等,还有《列朝诗集》81卷,又有《钱注杜诗》20卷、《开国群雄事略》30卷,等等。钱谦益虽然在政治上相当坎坷,但其文学成就在明末清初首屈一指。在清初文坛上,钱谦益是当之无愧的文坛领袖。《晚清簃诗汇》云:“牧斋才大学博,主持东南坛坫,为明、清两代诗派一大关键。”[1]《清史稿·文苑传》亦曰:“明末文衰甚矣!清运既兴,文气亦随之而一振。谦益归命,以诗文雄于时,足负起衰之责。”[2]钱谦益虽然在政治上被人诟病,甚至被乾隆皇帝打入贰臣之列,但他在文学上的造诣和影响不容忽视,他所领导的虞山诗派,也在当时颇有影响。钱氏对杜甫研究用力最勤,其《钱注杜诗》是清初第一部包含全部杜甫诗文的全集注本,在杜诗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王士禛《带经堂诗话》卷一曾将明清之际诗坛描述为:“明末暨国初歌行,约有三派:虞山源于少陵,时与苏近;大樽源于东川,参以大复;娄江源于元白,工丽时而过之。”[3]虞山即指钱谦益,大樽乃陈子龙,娄江则为吴伟业。郑方坤《东涧诗钞小传》则曰:“其诗昌大宏肆,鲸铿春丽,一以少陵为宗,而出入于昌黎、香山、眉山、剑南以博其趣。”[4]二者均指出了钱氏诗学渊源,即杜甫、韩愈、白居易、苏轼、陆游都是钱谦益学诗之渊薮,钱谦益可以说是在清初诗坛首倡学习韩诗的文坛领袖。因钱氏《钱注杜诗》影响太大,学者多关注其学杜诗的明显表现。其实,钱氏诗文“转益多师”,不主一家,对韩愈诗文的学习和借鉴颇多,这与他的诗学思想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