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4-28 10:57:56
封面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主编简介
文前
作者介绍
《江西方言、文学与区域文化研究丛书》序
“2014中国·宜春韩愈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词(代序)
钱谦益在清初诗坛首倡韩诗
一 以灵心、胎性论韩诗
二 以诗史观评韩诗
三 学习韩诗创作学问诗
“王韦新政”与中唐文人刘禹锡、柳宗元及韩愈
王韦集团及其形成
所谓“王韦新政”
王韦集团覆亡的原因
韩愈与王韦及刘柳的关系
刘禹锡(也包括柳宗元)与王韦集团及王韦“新政”的关系
晚年刘禹锡的政治处境及其未了之心结
雄奇奔放与幽峭敛蓄
第一组:《张中丞传后叙》与《段太尉逸事状》
第二组:《应科目时与舍人书》与《上门下李夷简相公陈情书》
第三组:《进学解》与《起废答》
第四组:《龙说》与《谪龙说》
第五组:《鳄鱼文》与《逐毕方文》
第六组:《燕喜亭记》与《小石城山记》
第七组《子产不毀乡校颂》与《梁丘据赞》
第八组:《讳辩》与《桐叶封弟辩》
潮州“崇韩文化”成因浅析
一 “崇韩文化”的成因
法律与情理视域中的中国台湾“诽韩案”分析
一 韩愈致谤之因由
二 法院裁定之考量
三 “诽谤古人”的判定义理
四 “诽韩案”所昭示的深层历史背景
结语
韩愈离我们有多远?
审美体验
教育
品德
人才
人生事理
重议韩愈的人才观
《昌黎先生诗集注》成书及版本述略
一 清代以前韩诗单行本及注本
二 《昌黎先生诗集注》成书过程及时间
三 《昌黎先生诗集注》的版本
韩愈古文理论与儒家修养思想
一
二
三
蜀刻《新刊经进详注昌黎先生文》考论
一 蜀刻文谠注、王俦补注韩集在宋代韩集注释文献中的独特地位
二 文谠注韩集的格局与特色
三 王俦补注与“五百家注”在内容上的复杂关联
四 从文本内容看蜀刻“经进详注”本韩集的刊刻年代
何焯“韩学”研究著作及成果通考
一 前言
二 何焯“韩学”诗赋著作考
三 何焯“韩学”诗赋研究成果考
四 结语
韩愈的君子思想论
一 君子具备仁心
二 君子言行一致
三 君子是道德化身
四 君子依天运行事
五 君子是后天养成
六 君子处境的忧虑
王安石的评韩与韩愈在宋代儒学地位的转变
一 北宋前期文人对韩愈的接受
二 王安石对韩愈的褒贬
三 非韩的原因及影响
刘咸炘论韩愈
一 轻细目而重大义,贱杂家而标儒宗——刘咸炘论韩愈的儒学贡献
二 定于无定专明体——刘咸炘论韩愈的古文
三 勿增所无以为有——刘咸炘“韩愈观”的学术意义
唐代地狱观念的传播及其对韩愈诗歌创作的影响
一 唐代地狱观念的传播及其对韩愈的影响
二 韩愈诗歌中的地狱意象
论《韩文起》的时代特色及价值
一 以道统思想为核心融入福建地域文化特色
二 考评融为一体的时代特色
三 用八股法详解韩文章法
四 《韩文起》的价值
“文以载道”之文学现象与中原文化精神
一 “文以载道”问题提出的时代背景
二 “文以载道”的文化学和社会学历史场景的新阐释
三 中原作家对文以载道文学精神的突破和坚守
从碑志看韩愈的人生观
一 韩愈碑志体现的人生观
二 韩愈对人生观的实践
三 韩愈人生观实践中的缺憾
中唐儒学复兴与韩愈的思想认同
一 复兴儒家思想的针对性
二 新春秋学派对儒家思想的认同
三 韩愈复兴儒学的努力及其思想认同
四 当思想遭遇权力的同化
论韩愈三颂的散文化
一 对美颂正途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