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章 《脆弱的阴暗面》:焦虑不安
我们无论处于哪一个年龄阶段,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焦虑情绪。临近毕业时,为择业和生存而焦虑;参加工作后,为自己的职业发展而焦虑;单身时,为以后的情感生活而焦虑……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总会在无形中加重人们的焦虑感,使他们内心烦躁,无法专注于工作和生活。
温雅是一名高中学生,家境殷实。她的家人很关心她,经常到学校去看望她,给她带一大堆营养品,叮嘱她好好学习,一定要考上大学,为家族争光。
家人的期望给她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导致她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经常担心如果自己考不上大学,丢尽家人的脸。于是,为了顺利考上大学,她整天都在为如何学习才能考出好成绩而焦虑不安。她每天除了争分夺秒地学习,晚上还要躲在被子里看书。但是,这种学习方式严重影响了她的休息,导致白天昏昏沉沉,课堂效率极低。而她舍不得休息,因为,在她看来,休息会耽误自己的时间而使自己的成绩不如别人。
这种焦虑不安的情绪在考试的时候尤为明显,她总是担心自己会比别人考得差。正因为这种焦虑,她在考试中的紧张感不断增加,导致每次考试的成绩都不理想,而这使得她更加焦虑不安。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产生焦虑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太过在意外界的评价、内心的完美主义、对不确定的未来的恐惧等。然而,从深层次考虑,其实焦虑源于一个因素:内心的脆弱。
当一个人太过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时,就会让这些评价成为无形的枷锁,而无法倾听自己内心真正的声音。比如,一个女孩特别喜欢物理,考试成绩也经常名列前茅,可当她听到老师说“男孩子的逻辑思维一般要优于女孩子,等以后女孩子学到更为复杂的知识后,就会落后于男孩子”时,这句话就像魔咒一样每天萦绕在耳边,以至于她在继续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会时常担心自己的成绩下降,从而焦虑不安。她不敢真正地审视自己,反而渴望通过他人的认可与赞美来证明自己的强大,这正是内心的脆弱所导致的结果。
完美主义导致的焦虑也是如此。任何人都不可能在所有方面尽善尽美。当你无法驾驭完美主义的思想时,它就会反过来驾驭你。社会心理学家谢洛姆·施瓦茨曾以价值观为标准,将人分为最佳选择者和知足者。最佳选择者会拼尽全力,以获得一个最好的结果;知足者只要选择一个能够达到标准的结果,就会觉得满足。最佳选择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获得的结果要远远优于知足者,然而,他们时常对自己获得的结果感到不满意,从而焦虑不安。与在意他人评价的人不同的是,外界的信息刺激虽然不能对完美主义者产生太大的影响,但是他们需要通过近乎完美的成就或人格才能认可自己,而这种心态往往更容易导致焦虑,甚至是抑郁。
考试、面试等事情经常会令人产生焦虑情绪,这是因为,对于那些不确定的事情,我们往往会在脑海中不断猜想可能发生的后果,担心自己不能取得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我们担心明天,又会在明天担心后天,以至于不断焦虑下去。然而,明天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了,你根本就不知道明天究竟会发生什么。计划赶不上变化,我们与其一直因为未发生的事情焦虑,让自己活得如此之累,不如就好好地活在今天。
如果我们不能正视内心的脆弱,焦虑不安的情绪就很容易使神经长期处于紧绷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甚至会引起身体不适等生理病症,走向极端的自残、自杀行为等。一位焦虑的家长,很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将自身的焦虑情绪宣泄在孩子身上,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一旦孩子表现得不尽如人意,就会遭到家长的指责和批评,长此以往,会导致孩子越来越不自信;一位焦虑的员工,会深陷“焦虑—自责—失败—焦虑”的恶性循环中,在焦虑情绪的影响下,员工很容易被打乱正常的工作节奏,增加挫败感;一位焦虑的恋人,在一定程度上会将这种负面情绪传染给另一半,导致彼此之间的关系在忽冷忽热中变得脆弱不堪。
所以,当我们出现焦虑情绪后,不要让自己深陷在与焦虑的纠结与对抗中,要学会正确看待焦虑,直面内心的脆弱。如果不敢直面问题,又何谈去解决问题呢?在面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焦虑情绪时,我们应该放松自己的身心,坦然面对生活的不如意,让脆弱的心灵不至于被突如其来的压力打倒。坚强一点,你才不会被生活击败。只有内心坚强和笃定,才能使自己变得强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