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陛下,您听过钢铁洪流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92章 儿大不由爷

连续几日,隋家密室作坊里火星四溅,空气中弥漫着焦炭与铁锈的气息。

隋远正蹲在烟熏火燎的作坊里调配硝石与硫磺的比例,他身后三个学徒也忙忙碌碌各司其职。

锻造专业的牛二正用改良后的高炉熔炼铁矿石。

材料专业的陈墨在研磨石英砂尝试烧制玻璃。

而军工专业的戚红缨,正将新制的燧发枪管浸入冷油淬火,火星溅落映得她眉眼如刀锋般凌厉。

“轰!”

又一次爆炸震得屋梁簌簌落灰。

铁匠隋老爹踹开作坊门,手中那本被隋远丢在柴房的《四书章句集注》被他攥得卷了边。

他已经忍了好多天了。

自从隋远考上举人,收了学徒之后,就日以继夜地埋头在这铁匠铺秘密作坊没停过。

这三个学徒也是,从来没见过这三人读书,嘴里都是写听不懂的词,简直是不务正业!

他无法理解已经中举的儿子为何放着《四书章句》不读,偏要带着女流之辈捣鼓这些“奇技淫巧”。

隋老爹对这个中了举人的儿子那是寄予厚望,想着只要他好好读书,早晚能够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啊!

但是现在,他看着日日灰头土脸的隋远,他气得胡须都在颤抖:“逆子!戚将军的兵法尚需研读经史,你成日鼓捣这些奇技淫巧,万一被定个谋逆大罪,再被抓紧牢狱,你怎么保得住你的举人身份,怎么对得起隋家的列祖列宗!“

隋远擦去脸上的煤灰,起身扶着隋老爹,“爹,消消气,消消气,您别着急。”

科举制度绵延千载,早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执念烙进世人骨髓,包括隋家爹娘。

他知道自己作为全家希望,理应好好读书,考取功名,光耀门楣。

但是他真的做不到啊!

就他拔尖的理科知识水平,加上原主的秀才八股知识,凑凑合合混个举人已经是学神附体、天公作美了。

不是他不肯背诵八股文,背也记不住,记住也写不出来,不论怎样尝试,自己会不由自主地在八股文里演算化学方程式。

那鬼画符的卷面,已经气走了好几个私塾先生了。

隋远想了想,转身从密室桌上拿出沾着硝烟的塘报抄本。

隋远将冷淬声如裂帛:“上月金山卫所溃败,皆因倭寇新铸野太刀能断我大明腰刀。”

隋远心中冷笑,腰刀易断,还可能是因为有人中饱私囊,通敌卖国,拿含有倭国硫磺的铁胚铸刀。

但,这不能和老爹说。

隋远看着老爹的神色动摇,他接着说:“您可知戚少保临终前仍在修订《纪效新书》?”

隋大锤蹲坐在磨刀石上,烟锅里的火星明灭如战场烽火:“戚将军的棺材板都盖严实了,你倒要掀起来借他名头...”

“可义乌兵铸的狼筅还在杀敌!”隋远据理力争,“您教我打锄头时说过,铁匠的锤子落点偏半寸,田里的苗就歪一尺。”

他抖开自己修修改改好几遍的设计图:“这是孩儿按《神器谱》改良的铳管,若能用焦炭提温,炸膛率能降七成!”

老铁匠僵在原地,他想起那些官兵身上的刀疤,有个小伙子才十八岁,整条左臂都被火铳炸烂了。

“父亲请看。“隋远突然抓起铁钳,哐当一声撬开地窖的铁门。

月光照进去,里面堆满奇形怪状的铁器:带螺旋纹的铁管、蜂窝状的铁球,还有用竹筒改装的奇怪装置。

隋远的声音在地窖里嗡嗡回响,“上月吴知县曾说过,朝廷配发的火铳十支里炸膛三支,倭寇的佛郎机炮却能在百步外打穿船舱!”

但是考科举是最稳妥的路,隋老爹还是不想唯一的儿子冒险:“祖宗八代没出过举人,指望着你改换门庭...“

“唐顺之公五十岁尚投笔从戎,在江阴城头以火铳退敌。”青年忽然跪下,从怀中掏出被火药熏黄的《练兵实纪》:“您教我打的第一把锄头,犁的是田;如今造的火器,犁的是倭寇的贼心。”

“戚家军义乌矿工尚能练成铁军,我们铁匠怎就不能铸柄护国的剑?”

老铁匠布满老茧的手突然颤抖起来。

他想起二十年前,自己还是个小学徒时,跟着师傅给戚家军打造过腰刀。

那些刀刃饮过倭寇血的刀,如今在县衙库房里都生锈了。

老铁匠的烟杆重重磕在砧台上,震得风箱里的灰烬簌簌飘落。

他长叹口气,做父母真是不容易,儿大不由爷啊!

眼看肯定劝不动了,家里出个举人就算到头了。

他转身准备离去,通红的炉火映着他脸上的皱纹:“哎…今晚多炒个腊肉,给你补补脑子。”

深夜,寒霜覆地的铁匠铺后院。

隋远正在翻看《纪效新书》,书中记载“火龙出水”是戚继光抗倭时期研发的跨时代武器,本质上是一种二级推进火箭。

其原型为五尺长的竹制龙形筒,龙口含火药箭,龙腹藏四支助推火箭。作战时先点燃龙身火箭推其离水飞行,待一级燃料燃尽后自动引燃龙口火药箭,实现二次加速突袭敌舰,堪称16世纪的“反舰导弹”。

在他身后,戚家军后代戚红缨正用独臂熟练地调整着精铁支架,她背上交错的新旧刀痕在火光中若隐若现。

“先生,这引信得换闽北的毛竹筒,当年戚帅在横屿岛破倭时就说过‘竹性韧而火难透’”。

戚红缨声音裹着浙东口音,她从腰间牛皮囊里摸出半截火铳零件。

这物件原是戚继光为克制倭寇鸟铳特制的三眼铳残件,如今成了她改良火器的灵感源泉。

隋远点头算是回应,他摸索《纪效新书》书页间夹着张发黄的阵图,鸳鸯阵的十一人配置被他用朱笔改成了三人协作的火器小组。

这正是他想要将传统“火龙出水”改为可单兵携带的连发火箭的设计。

忽听房梁上传来三声布谷鸟叫,这是弦月的警戒信号。

隋远立刻反手盖上《纪效新书》,将绿矾油泼向烛台。

青烟腾起的刹那,几道黑影从梁上翻下,其中一人手中的硫磺石在月光下泛着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