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1851,华工再造大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4章 慈善法案

自从成立安保部,桑景福就一直在想什么是情报工作。

直到听人提起一桩往事,才有了点想法。

道光十九年,钦差大臣抵达羊城开展禁烟运动,要求各商行配合收缴鸦片。

怡和行谎称从未参与鸦片贸易,仅作为英吉利商人的担保人,交出一千多箱鸦片应付了事。

此举引得钦差大臣不满,通过脚行苦力搜集证据,又以赦免罪责为条件收买怡和行掌柜,最终将参与东印度公司鸦片走私生意的怡和行东家逮捕入狱。

借鉴钦差大臣调查怡和行的手段,桑景福与投奔复华公司的打手商议,让一些有意愿加入安保部的暂时留在会馆传递消息,替代在砖窑做苦工赎罪。

何振家突发重疾,梁文德和几个把头不合的消息,就是留在三邑会馆的打手传回来的。

这次带回消息的,是四邑会馆的眼线。

就在昨晚,许久未露面的陈台回到会馆,直接闯进陈望安的房间。

两人密谈了很久,中间还传出来争吵声,后来更是把留在会馆的把头和头家都叫了进去。

眼线没有资格进去,一直等到深夜,才看到头家们脸色铁青地走出来。

他找了个借口,请一个相熟的头家喝酒。

三杯酒下肚,没等眼线问,头家自己就抖搂了个一干二净。

眼看就要过年了,陈台去矿场和矿场主谈明年的合同,没想到得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加利福尼亚州议会正在讨论提高外籍劳工待遇的慈善法案,预计圣诞节结束后进行表决。

如果表决最终通过,在加利福尼亚州雇佣外籍劳工,需要保证日工作时长不得超过十二小时,工资不得低于花旗国工人的80%,还要提供必要的安全措施以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

如果发现雇主没有遵守法案,将被处以两万到十万美元的罚款。

矿厂主对此表示担忧,明言如果法案生效,四邑会馆又拿不出相应的对策,将会终止合作。

四邑会馆能后来者居上,超过三邑会馆成为唐人街的龙头,主要仰赖一本万利的猪仔生意。

现在赌场、妓院和大烟馆频频受到袭击,若是猪仔生意再中断,整个会馆上下都得喝西北风。

陈台建议慈善法案要求的待遇,全部由会馆来提供,再转嫁到猪仔身上。

这个想法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

但身为会长的陈望安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他认为可以和李桓商谈,只要愿意帮忙偿还赊单,不如将这些猪仔都送给复华公司。

这个想法一说出来,便让把头和头家们争得面红耳赤。

支持的人觉得除了刚到岸的,大多猪仔实际上已经偿还了四邑会馆垫付的船费。

与其留在手里成了累赘,不如甩给复华公司大赚一笔,大家都能把口袋装满过个好年。

而提出不同意见的人也振振有词。

会馆上上下下都靠猪仔吃饭,把猪仔卖给复华公司不止是在竭泽而渔。

更重要的是,复华公司已经有一千多名员工,若再送去三千多个猪仔,都快赶上半个唐人街的人口。

到时候这唐人街,还是会馆的唐人街吗?

陈台更是直言不讳。

李桓到花旗国不过三个多月,就闹出这么大的声势,这里面不无何振家、陈望安的纵容。

如果当时拖出去乱棍打死,哪里还有这么多糟心事。

吵了半夜也没争出个结果,最终只能不欢而散。

按照眼线上午打听到的消息来看,支持陈台的头家更多一些,暗自串联打算逼陈望安妥协。

“慈善法案。”

李桓拉了把椅子坐在上面,垂着脑袋喃喃自语。

以他对花旗国政府效率的印象,还以为得等到春暖花开的时候会有消息。

没想到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这颗种子就要发芽了。

不过……

就像杰森说的,他的父亲是个成功的商人。

而成功的商人,总是能在合同边边角角里,找到常人看不见的漏洞,借以攫取更多的利益。

外籍华工可不止猪仔,还有大量来自爱尔兰、墨西哥和秘鲁的白人。

按照1790年颁布的《归化法》,这些白人只需要简单的手续,就能成为拥有选票的花旗国人。

用一份几乎不可能通过的法案,讨好几千张选票,狄伦算得一手好账。

李桓笑了笑,问道:“他们有回复了吗?”

“已经联系上两个矿场,表示愿意来公司。”

桑景福从一位安保部员工手里接过文件,回身递给李桓。

早在安保部建立之初,李桓就让他时刻注意有关善待华工法案的消息,同时秘密派遣员工前往矿场联系猪仔们。

提出只要猪仔们愿意反抗会馆和洋人对自己的压榨,复华公司不但可以给予接应,还能提供工作和庇护。

大多数猪仔得到消息的时候都持谨慎态度,直到通过信件与好友或是同乡确认,复华公司的确有这个能力,才忙不迭地应了下来。

他们早就受够了牲畜不如的日子,只是碍于无处可去的窘迫,才不得不逆来顺受。

“抓紧时间,我怕他们要扛不住了。”

李桓眉宇间染上一抹担忧。

慈善法案要求的条件超过了预料,若是按陈台的想法由华工承担,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使得华工要么在沉默中爆发,要么在沉默中死亡。

他希望看到华工站起来反抗压迫,但不希望他们因鲁莽而送掉自己的性命。

现在只能祈祷他们在爆发前能联系复华公司,让保卫队有时间去接应。

“是。”

桑景福严肃地颔首回答。

李桓揉了揉太阳穴,随口问道:“第一骑兵团有什么消息吗?”

桑景福摇了摇头。

安保部都是华人,出现在还是个小镇的斯托克顿,本身就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若是再接近第一骑兵团驻地,和拿大喇叭喊自己是眼线有什么不同。

李桓能理解,也没打算催。

他起身往出走,到门口了才想起此行的目的,回过头说道:“明日去趟马场,有多少都牵回来,优先给保卫部选一批战马,剩下的扔给运输队。”

“好的。”

桑景福应了下来。

走出安保部,天色已经黑了下来,华工们围坐在一起烤火,聊着这些年的见闻。

李桓没有打扰他们,沿着火光的边缘走向宿舍。

路过学堂的时候,看见里面亮着油灯,教师认真地讲着汉字的读音和含义。

只不过下面挤得满满当当的不是小萝卜头,而是忙碌了一日的工人,和终于能休息一会儿的保卫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