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12-27 16:44:47
封面
版权信息
《国《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前言
一、本书的缘起
二、主要内容
三、主要观点
四、研究方法
五、学术创新
六、学术价值
第一章 研究方法:翻译与意识
第一节 翻译史料与资讯
第二节 从译文文本到意识
第二章 个人意识与翻译:以理雅各等汉学家为例
第一节 个人意识促成理雅各译介中国古经的宗教融合倾向
第二节 意识的动机性和可变性与译文风格的关系
第三节 罗伯聃的个体意识与《意拾喻言》的中国化改写
第四节 翻译对译者个人意识的反作用力:以三位汉学巨擘的改变为例
第三章 群体意识与翻译:以索隐派与西乐人为例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耶稣会士对《易经》的索隐式译介[361]
第二节 耶稣会士的群体意识与《伊索寓言》的准索隐式译介
第三节 西乐人的群体意识对中国国乐文献西传的负面影响
第四节 小结:翻译对群体意识的反作用力
第四章 地域意识:以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福建籍民族译者为例
第一节 古近代福建:翻译地域意识的萌芽与爆发
第二节 现代福建:持续发展的地域翻译意识
第三节 归化的哲思者:近现代福建代表性翻译家译风评析
第四节 翻译对社会意识的作用力:扩散的地域意识
第五章 社会意识与翻译:以四百年的儒经西传为例
第一节 19世纪之前:儒经译介与中国热
第二节 19世纪:社会意识的变化与儒经译介的维系
第三节 20世纪至今:复兴的儒学
第六章 国家意识与翻译:以政府组织的翻译活动为例
第一节 国家意识对翻译的影响:历史概览
第二节 沙博理——“十七年”国家翻译实践的践行者
第三节 国家意识支配下的当代官方翻译
参考文献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