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4-23 17:54:48
封面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文前辅文
第一章 曹魏“尚实”政风与文体学
一 曹魏政风与政权运行
二 “文质之辨”的论证
三 作家品评的“尚实”促进文体论的发展
四 文体论强调“尚实”为写作原则
第二章 文学新动力与建安诗歌兴盛
一 拟乐府的引发与新文体的力量
二 诗歌成为人际交往的工具与创作新面貌
三 创作平台与时代风格的形成
四 文学交流与文学批评风气的盛行
第三章 邺下文学集团论
一 邺下才子风流聚会
二 “置官属”与文学集团的建立
三 丰富多样的集体文学活动
四 作为文坛领袖的曹丕
五 美名佳誉流传后代
第四章 论曹魏时代对诗歌本质的全面把握
一 诗歌的本质特征
二 曹魏时代诗体大备与艺术追求
三 曹魏时代的文学家地位
四 原因追索
五 馀论
第五章 曹魏军事战争诗作论
一 建安时期全方位地表现军事战争
二 三国鼎立时观兵讲武诗歌的写作模式
三 纪功性军乐系统与《魏鼓吹曲》
四 诗意化、浪漫化的从军生活叙写
五 对现实战争及从军的看法
第六章 曹魏几大诗作系列
一 边地与“苦寒”“苦热”系列
二 曹植《白马篇》及原型
三 曹丕《燕歌行》与“闺怨”传统
四 以颂美起步的王粲《从军行》
五 《饮马长城窟行》系列
第七章 曹丕与文体学
一 曹丕与《典论》
二 怎样进行作家评论——问题的提出
三 “文本同而末异”与文体特性
四 文章价值与文体
五 曹丕以“文体”评论作家
六 曹丕以“气”论作家
第八章 《文质论》《人物志》《世要论》文体论
一 《文质论》
二 《人物志》论人物的“内藏之器”
三 《世要论》
四 以文体评论作家
五 论赋的文体特点
六 论诗的文体特点
七 论其他文体
第九章 曹丕、曹植论批评家
一 摆脱作家身份而进入批评家身份
二 批评家自诩的是理论水平
三 批评家对批评特性的认识
四 对批评家职业责任与职业道德的要求
五 对批评事业的反思
第十章 建安诗人对乐府民歌的改制与曹植的贡献
一 汉乐府民歌的特点
二 建安诗人对乐府民歌的改制
三 曹植对新型艺术形象的塑造
四 对乐府民歌音乐性、心理刻画诸方面的改制
第十一章 何晏:玄言诗之辩
一 正始时期有无玄言诗
二 何晏诗作的一般性分析
三 何晏诗作的玄学性分析
四 何晏诗作与玄言诗的差异
第十二章 应璩《百一诗》与形名学
一 “百一”之题的含义
二 历代所述《百一诗》的宗旨
三 《百一诗》与名实问题
四 人物品鉴与叙说玄理
五 《百一诗》的艺术特点
第十三章 阮籍诗风与玄学思想方法
一 阮籍《咏怀》的概括性写法
二 阮籍《咏怀》与玄学
三 阮诗运用玄学思想方法
四 诗歌对抒发深层情感的追求
五 诗作题名为“咏怀”与阮籍的典范意义
第十四章 嵇康四言诗的清峻玄远与自然景物
一 “峻切”是嵇康五言诗的风格
二 嵇康以四言诗著称
三 清峻玄远:嵇康四言诗的风格定位
四 清峻玄远给予玄言诗的启发
五 全面把握嵇康诗歌风格
第十五章 论“竹林七贤”的文化精神
一 “竹林”本有多重意味
二 “竹林七贤”代表玄学的一个阶段
三 “竹林七贤”的个体生活特质——酒、行、才
四 “竹林之游”的组织与活动——诗、友、游
五 “竹林之游”的文化精神
第十六章 “竹林七贤”盛名之兴起
一 “竹林七贤”的称号起自何时
二 西晋崇尚儒学与东晋崇尚玄学
三 重塑玄学人物形象
四 东晋玄学仍以“正始”“竹林”理论为基准
五 时代不需要一味进取的人物
六 东晋的人物崇尚以“竹林七贤”为榜样